三 大 难 点 —— 新 材 料 作 文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尹小平
“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和“如何掌握作文的切入角度”成了近年来中学在训 练 “ 新 材 料 作 文 ” 中 碰 到 的 主 要 问 题 ( 尹 小 平 )
难 点 一 : 要 不 要 引 用 材 料 , 怎 样 引 述
新材料作文不强调一定要引用材料,未引用材料也不会扣分。但从阅卷老师的普遍心理和写作 的一般规律来看(从材料到观点需要铺垫),最好引用材料,特别那些难以从材料直接看出来的 比较新异的观点。引述材料的常用方法:
1. 正面直接转述法 &n bsp; 2. 反面假设转述法
3. 同 向 类 比 转 述 法 &n bsp; 4. 侧面暗合转述法
问 题 思 考: 联 系划 横 线的 句 子, 体 会下 列 两 篇范 文 是如 何 引述 材 料的 。
(1):(06 北京题)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 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 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 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我已经飞过(满分作文)
一只乌鸦为学习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手里。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 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获和成功?
乌鸦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有梦想,所以为此而努力。 老鹰那潇洒的动作和矫健的身姿是乌鸦所期望的,于是它拼命练习,汗水划过它练习的山坡, 受伤的翅膀在坚定的意志下康复。虽然最后落入了牧羊人之手,但它生命的轨迹已经很美。 山坡为它作证,山坡上那飘落的羽毛是它生命的划痕。如果它会说话,那它就可以骄傲的对 牧羊人说:我已经飞过。
其实人也是如此。没有人知道自己传记的最后一页 会写着什么,这也正是人生最奇妙的地方。所以,在还没有结局的情况下,我们要自己创造 美 好 的 过 程 , 让 这 本 传 记 的 中 间 部 份 因 你 的 努 力 而 格 外 精 彩 。
青春是一个没有失败的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 个舞者。青春的旋律优美婉转,这让舞者们尽情地在舞台上舒展肢体,流露情感。所以,请 你也一同登上这记录着舞蹈过程的舞台,不论你是否专业,不论你是否熟练,只要你想拥有 值得回味的过程,你就可以在这里挥洒下你的汗水甚至是泪水。你的舞姿可以不如杨丽萍, 但你要像她一样忘我;你可以没有邰丽华的天赋,但你要像她一样坚强。听!台下正在响着 雷鸣般的掌声,其中总会有一个人是为你而鼓掌的。因为你的努力他看到了,你的执着他看 到了,你的成长他也看到了。舞台上的舞者,都赢得了生命的掌声,只有一直躲在后台手脚 发软没有上台的胆小鬼,没有任何收获,陪伴他的终将是默默无闻与孤独寂寞。在他传记应 该精彩的部份,只会淡淡地留下一个清晰的字:略。
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儿从含苞欲放到枯萎凋零,是 生命的一个必然过程,但盛开的美丽与芬芳却不相同,而人们记住的,也只是它辉煌时的永 恒;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人不同的就是各自的奋斗历程,传记中最精彩的,永远都是奋 斗的过程。
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我用我的翅膀 在空中谱写了一支奋斗之歌,只要抬头,就能听到我曾经努力所留下的精彩瞬间,不,瞬间 已成为永恒。此刻,我已变成了那只可爱的乌鸦„„
难 点 二 : 是 选 择 整 体 角 度 立 意 , 还 是 选 择 一 个 角 度 ( 侧 面 ) 立 意
如果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紧扣住材料内容的
主要方面,回避从一个角度或侧面立意,从 而达到“符合题意”这一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指导与训练恰恰违背了“新材料作文” 的初衷。(尹小平)
例 1: 2006 年全国 1 卷“乌鸦学老鹰捕羊”那则材料, 整体角度立 意:
1.“ 既 要 有 勇 气 又 要 有 能 力 , 二 者 不 可 偏 废 ” 等 ;
2. 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
显然,单从儿子或父亲的角度来立意比较容易,也易于展开论述。
例 2: (07 汕 头 模 考 ) 见 前 面 “ 女大 学 生 成 功 应 聘 ” 那则 材 料
分析: 整体立意:1.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切入来构思作文。
2. 善 当 伯 乐 , 善 于 见 微 知 著 , 从 一 个 个 细 节 发 现 一 个 优 秀 的 人 才 。
一个角度(侧面)立意: 也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选择某方面 (侧面)切入来构思:
⑴ 从坚毅的品格切入。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 不气馁一再争取。
⑵ 从诚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 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
⑶ 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 责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 批评意见。
⑷ 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 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显然,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侧面立意来得简单 和容易。
深 入 探 讨 : 一 个 角 度 ( 侧 面 ) 的 立 意 如 何 最 大 限 度 优 化?
例 1: 一只乌鸦为学习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手里。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 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获和成功?(2006 年全国 1 卷“乌鸦学老鹰捕羊” ,满分作文<<我已经飞过>>开头 段)
分析: 很显然,上文是从儿子的角度来立意的。这样表述,既体现了对材料的全面理解 (材料中毕竟包含了儿子和父亲两人的观点),又很好的用“但是”一词转入自己所选择的 “一个角度(侧面)”,即儿子的角度。从写作思维上也体现了论述的辩证性。可谓“一举三 得”。
例 2: 上面那则“女孩成功应聘的故事”材料作文,共提供了 4 个侧面的立意。 如从女孩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或从诚信的品格切入,这样的论点似乎有点不严密。因为 无论是公私分明,还是诚信,都只是女孩成功的众多原因中的一个。为体现你是在全面理解材 料基础上而立的意,你可以这样表述你的论点:
(1) 女孩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公私分明(或诚信) 。
或:(2)我认为导致她成功的众多优秀品质中, 公私分明(或诚信)品质是我们当今最需 要的。
这样的表述,既体现你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思维的全面性),又能 很好的转入你选择的角度(侧面) 。
& nbsp;
难 点 三 : 如 何 理 解 材 料 中 的 提 示 语 的 作 用
新材料作文,有的在材料部分加了一些提示语(如下面两则作文) 。加提示语的目的,旨 在通过提示为考生降低审题难度。它提示你,但并不完全限制你。因此作文时,你也可以顺着 提示语引伸,立出另外的意(论点),而不仅仅限制在提示语所提供的立意范围内。
例1: (06 北京高考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 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 写一篇文章。
说明:提示语对两句诗进行了五个角 度的提示。立意时可以不受这五句话的限制,只要紧紧扣住这两句诗就可以了(注意中间的省 略号和要求语) 。如:两句诗可以指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立 意 或 担 心 走 题 , 为 保 险 起 见 , 最 好 从 提 示 语 的 五 个 立 意 中 任 选 一 个 。
例2: (07 全国2 卷)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到 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 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 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 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 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 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说明: 材料用两句话对故事的内涵从创造的角度,作了提示。立意时可以不受其限制。 只要紧扣
材料,从创造(发明)的角度引伸出其它观点,也是可以的 。如:创造需要善于联想,创造 需要细心观察等。但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立意,或担心走题,为保险起见,最好从提示语的2 个立 意中选择。
三大法宝—— 高考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 立意: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
(一) 命题作文的审题:
题目作文一般由“引 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 +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题目,同时对题目的 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 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题目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题目,审要求。 最 关 键 的 是 审 题 目 , 包 括 审 准 题 目 的 写 作 范 围 与 写 作 重 点 。
⑴ 单个词语型题目:其题目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 “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 (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 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 偏正短语型题目: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 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 动宾短语型题目: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 胜”
是写作的重点(为什 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 主谓短语型题目: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 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 并列短语型题目:主要是关系型题目,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 题目的主要关系有: ① 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② 主 次 关 系 《 自 我 认 识 与 他 人 期 望 》; ③ 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 ④ 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 完整句子型题目: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 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 要注意题目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 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 意与写作
第一讲:新材料作文 的审题与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要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内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注意: 有的省市 表述形式不同, 但这种表述更具有提示性, 可视为新材料作文的普遍要求. )
审题: “全面 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内容),即一般所说的整体性阅读。
立意: 在全面 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主体与陪体,正面与反面)。
行文: 最好引述材料(或正面直接转述,或反面假设转述,或同向类比转述,或侧面暗合转 述)
验证: 用你的 观点和素材代入原作文材料,看是否能印证原作文材料的事实(道理)。
第一类 故事寓言类(叙事型):由果索因而立意
------ 全 国 卷 模 式
示例一:06 全国题
一只老鹰从鹫 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 的 本 领 该 多 好 啊 ! 于 是 乌 鸦 模 仿 老 鹰 的 俯 冲 姿 势 拼 命 练 习 。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 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1)从牧羊人 认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角度追因:
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 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立意: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可 以立意为“了解自己,认清自我”等,如“做真实的自己”、“正视自己做自己最适合的事”、 “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2)从儿子认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