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高考作文起步 高考作文情感表达技巧

  高考作文起步 高考作文情感表达技巧     古人云:“文章不是  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所以考场作文要  想拿到高分,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动人的情感去感动、感染阅卷老师。“感  情真挚”从2001 年开始高考作文基础等级里增加了一条新要求,这也是作文感人的最基本的  要求。        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  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  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  的感受。感情真挚和和思想健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要考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  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  情真挚”。        一、感情基调真善美    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  无病呻吟的感慨,虚假空洞的口号,是不会引起他人的共鸣,所以感情真挚的前提是“真”。  但是“真”而不“善”,“真”而不“美”,却是写作的大忌。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  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太丑恶,令人厌恶。情感也有高尚与卑劣  之分,美好与丑恶之别,应该唯有以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感情去引发读者共鸣  的。如果是卑俗的情感、低级趣味的心理,写得越真实,除了越能引起别人的厌恶之外,与  “动人”的效果就越远。    二、素材选择贴近生活    从选择的对象来看,第一,  我们要选取真实的材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  境界。”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  感动。近年来发现考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考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  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的;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  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编造的东西是难以写出真情的。那些老掉牙的人  们熟悉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不能像往年一样,为数不少的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  “狼来了”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喜新厌旧”,人之常情,单调熟悉的材  料会降低读者体会文章感情的兴趣。第二,忌舍近求远,要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选择那些  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等。身边  的人和事、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高考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  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高三的学生千万别忘了关注生  活、关注时代、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  的真实感受。    三、情感表达多样灵活    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仅仅有真切  而深刻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比如:    情景交融情和  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项脊轩志》中有这么一段有情之景,“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这里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若也能这样饱蘸深情的描绘出一种境界,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  然能博得高分。如2002 年高考佳作——《飘落的心灵》中,考生对寄情之物“晚秋的落叶”  的描写: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  的留有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这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  起生长着的。”通过疤痕处一小片梧桐叶的浓墨重彩写出一了个辍学者内心激烈的挣扎过程。      四、情节安排曲折有致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中设置一些悬念、误会、情  感冲突,不仅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因为悬念、误会、  冲突等是最易揪住读者之心,撩拨读者之情的,他们在寻求悬念的真相、误会的冰释、冲突  的化解的阅读中,自然使得文章要表达感情得到逐步得到强化,从而在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  印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尺水兴波,方显抒情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