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中 九 年 级 作 文 教 学 十 讲 : 第 二 讲 抓 住 关 键 审 清 题 意 知识要点: 1 、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 、审题要快速、准确。 3 、审题就 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 “ 题目 ” (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 、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 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 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 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 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 2 )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 题,就要注意强调 “ 特别突出 ” 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 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 “ 特别突出 ” 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 “ 特别突出 ” 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 3 )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 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 “ 记 ”“ 事 ” 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 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 “ 论 ”“ 谈 ”“ 说 ”“ 驳 ” 一类 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 、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 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 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 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 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 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 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 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 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 1 )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 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 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 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 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 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 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 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 2 )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 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 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 和想象,加上自己 “ 创作 ” ,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 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 更隐蔽,一切 “ 尽在不言中 ” ,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 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具体审题也可 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 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 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 图 画 寓 意 与 现 实 生 活 及 自 己 的 看 法 联 系 起 来 作 文 。 ( 3 )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 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 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 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 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 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 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审清作文 “ 要求 ” 几乎所有作文题 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 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同是 1986 年初中升 学试卷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 “ 要求 ” 有两条: ① 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 ② 字 数: 600 字左右。而武汉市的题目为《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 ① 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 ② 内容 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 ③ 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 ④ 不要写成诗歌; ⑤ 字迹清楚,书写规范; ⑥ 不少于 600 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 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 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 50 字的要扣 5%——10% 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 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 “ 要求 ” ,并将 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一般 说来,作文的 “ 文体要求 ” 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 意就行了。而且,诸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 中心突出等要求是每篇作文都要做到的,也不是哪篇作文的特殊要求。倒是对像前述齐齐哈 尔市题《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的要求: ①“ 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 ” 这类要求特别注意,因为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 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作文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在审这些要求时,可采取提炼要点并 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与要求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 文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过程中都要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 将不合要求的地方加以改正。 [2—1] 以 “ 我爱唱的一支歌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思:应试作文审题是关键,不 仅要分析清楚文体的含义和结构,尤其要抓住重点 —— 题眼来做文章。 1 、《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语是 “ 歌 ” ,只能是 “ 一支 ” ,而重点落在 “ 爱唱 ” 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 2 、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声。现在我们生活的时 代,更是处处有歌声、时时有歌声,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唱歌,所以说,本题的选材范围 还是很广泛的。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得高分,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比较一下,在其它条 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写我爱唱这支歌,是因为它是某某歌星唱的,另一篇写我爱 唱这支歌,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内容好,哪一篇得高分呢?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后者,这 就是立意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区别。 3 、本文的写作 对象是一首歌,引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的引用切不可全盘照搬歌词,而应该引用那些最 能反映深刻含义,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 并加以议论或抒情,做到引议结合,不 脱节。再加上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何愁文章不得高分呢? [2—2] 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 不要在这里找他,不要在这花果飘香、金浪翻卷的地 方找他。他是拓荒者啊!到那荆棘丛生的地方去找他吧,到那需要用胸膛抗击风雨、筋肉爆 发力量的地方去找他吧! 导思:这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多具有象征 意义。诗中赞美了拓荒者与拓荒者的精神。 1 、审 题时,仔细研读所给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地思考材料的精神实质。分析深层的含义,防止停 留在表面上。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 开拓,永不停 息; ② 无声奉献是精神; ③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 、从中选择一个把握最大的论点作为行文的中心论点。 3 、然后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组织具有说服力的论 据从材料到观点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