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状物

          状物,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主要指日用品、工艺品、玩具、特产和建筑物)如实地、  细致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到逼真,栩栩如生,如见其物。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人们每当回忆儿童时代的生活,总  是忘不了小动物如何萌发他们的童心和爱心,忘不了那充满童稚和情趣的与小动物相处的美  好时光。所以,描写小动物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作文题目。

   大自然是美的,那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树木,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花卉,以其色彩、  情态、形状、功能,装点着大自然,也装点着人民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宜人、多  姿多彩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我们的生存、生活离不开植物,更何况  爱花爱草的孩子们,因而,植物也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丰富题材。

   至于其他实物,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建筑物,更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谁也离不开  它。学会说明实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们着重谈谈描绘动、植物应注意的方法。

   一、要抓住动物、植物的特征进行具体的描绘。

   什么是动物的特征?威风凛凛的老虎,活蹦乱跳的猴子,文质彬彬的熊猫,狡猾的狐狸,  温驯的小羊,会唱歌的小鸟,能报信的鸽子„„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逼真地形象地  把动物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个朋友介绍长颈  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自然是长颈鹿的特点。但长颈鹿  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的身高4 米多,公鹿5 米左右,最高  的记录是5.78 米。它有四条又长又细的腿,还长着一条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  颈椎骨只有7 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7 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  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写具体,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  征。

   让我们来读一读《七只小鸡》这篇状物的作文。

      

   七只小鸡

      

   陕西省宝鸡市十里铺小学五年级   罗嵘

      

   前些日子,我们家养了七只可爱的小鸡。

   这些小鸡都特别美丽。它们有着各色各样的茸毛,有着小巧玲珑的嘴巴和小鸡爪。在阳光  的照耀下,就显得更加可爱啦!这些小鸡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娴静,有的好动,有的温柔,  有的喜斗。

   有只小鸡,白里透黄的羽毛上,点缀着点点小斑点,就像一朵朵“小梅花”。更好玩的是  圆圆的眼睑边,布满了一圈黑褐色的羽毛,就好似画家给它特别画的。“小梅花”性情安然,  饿了总是唧唧直叫;吃饱了,在院里来回走动;累了卧在太阳底下睡觉。天天如此,就好像  有一个标准的作息时间表!

   还有一只鸡长得很奇怪,黑黑的鸡身滚圆滚圆的,除了小翅膀上那圈白的羽毛外,全身纯  黑:黑色的眼睛,黑色的嘴巴,黑色的鸡爪,不注意看,还以为它没有眼睛呢!因为它长得  与众不同,我和弟弟管它叫“小黑怪”。“小黑怪”可爱“表演”啦!吃饱了,就在太阳底  下时而抬起一条腿,时而展开一侧的翅膀,一拍一拍地跑,好像演员在举行退场仪式。它可  厉害了,别的鸡见了它,总是躲着。

   有一回,“小梅花”不知在哪儿啄来了一条西瓜虫,别的鸡都在后面追逐着,“小黑怪”    却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当“小梅花”经过它面前时,它迎面便是一口,啄得“小梅花”惨叫  着跑开了,西瓜虫便被它夺到了手。别的鸡都不敢过来,它则洋洋得意地吃起来,边吃还边  唧唧直叫,好像说:“怎么样,我不劳而食多美呀!”看到这情景后,我和弟弟生气地叫它  “小强盗”,从此这便成了它的外号啦。

   其他五只鸡也很美丽。你看,这不是爱跑爱闹的“小闹将”吗?你瞧,那只长着一身黑羽  毛的,我们叫它“二黑”;这只正在捉小虫吃的瘦个子鸡,我们管它叫“瘦高”;还有„„  最后一只鸡呢?甭提了。它长了一身杂毛,看上去像马戏团的小丑,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叫  “杂毛小丑”。

   现在鸡都长大了。胖胖的小鸡屁股上有一撮翘起的小尾巴,小翅膀也慢慢张开啦。我望着  这些小家伙们,愉快地唱道:

   小鸡小鸡唧唧唧,

   别叫别闹我来喂你。

   长成公鸡喔喔啼,

   叫我早起爱学习。

   „„

      

   运用比较是状物时抓住事物特点的一种主要方法。每一种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突  出之处,这就是它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就容易准确地抓住特点。  《七只小鸡》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同是小鸡,“小梅花”和“小黑怪”不仅外形、色泽各异,而且性情截然相反。“小梅花  娴静、温柔”,“饿了总是唧唧直叫,吃饱了,在院里来回走动;累了卧在太阳底下睡觉。  天天如此,就好像有一个标准的作息时间表!”“小黑怪”好动、喜斗,不但长得与众不同,  还爱“表演”,“吃饱了,在太阳底下时而抬起一条腿,时而展开一侧的翅膀,一拍一拍地  跑开了,好像演员在举行退场仪式。”多么形象生动。文章写“小黑怪”抢夺西瓜虫,把两  只小鸡的不同性情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描写植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样是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显丰姿,即便是同一  种花卉,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不同时间(早晨、中午、晚上),其形状、颜色、气味也  不相同。即使同样是绿色,也还有嫩绿、翠绿、浓绿之分。同样是香,也分清香、淡香、浓  香等。各类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由萌发、发芽、出叶、抽枝到开花和结果。  例如《吴淞的草莓》就写得很有特色。

      

   吴淞的草莓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乡中心小学   胡琼

      

   目前正是草莓上市的高峰时节,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草莓的香味。农贸市场更是成了草  莓的天地,深深地吸引着过往的人群。看着一只只透红的草莓,真是使人垂涎欲滴。不久前  在果品市场称雄的香蕉苹果,也因为草莓的上市而显得逊色了,当前草莓已成为水果类里的  独秀一枝了。

   草莓形似鸡心,但比鸡心大得多。由于它的茎杆支撑不住,所以总是躺在地上,一半受光  照,一半贴地面,受光的一面红得发紫,贴地的一面白里透红。草莓味道甜美,还散发出特  有的果香。装在果盘里的草莓,在自然光合下,色彩富有层次,红白相间,和谐统一,成为  一个整体,犹如一幅名家的油画;加上草莓散发的自然清香,使人见了足以陶醉。

   草莓现在虽各地都有,处处皆是,但正宗的草莓那要算是吴淞的草莓了。吴淞的草莓果大    味甜,甜中有点酸,吃起来爽口舒胃,真是营养佳品。

   吴淞的草莓,集体的村村都有,个人的家家都种,草莓园真是星罗棋布。春末夏初草莓园  里果实累累,叶绿果红,给大地也添上了几分美色。

   一到成熟季节,吴淞的大街小巷、乡间的道口都摆满了草莓摊子。草莓的主人碰见熟人大  把大把地送,碰到不认识的买主也非常优惠地给予品尝。他们与草莓贩子是截然不同的。

   吴淞的草莓不但成熟季节满街都是,现在用了科学方法培养,就是在严寒的冬天也能吃上  新鲜的草莓,而且草莓已成了高档果品。上海各大宾馆像希尔顿、华亭等宾馆都与种草莓的  订了购买合同。全国很多地方还派专人来学习草莓的栽培技术。吴淞的草莓已闻名全国,取  得了一定的声誉。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要货比货。”你吃上一口吴淞的草莓,就会觉得其他的草莓乏  味了。

   现在吴淞农科站还在进一步培育草莓的新品种。以后吴淞的草莓一定会以特有的个大、果  香、味美等优点,出现在果品市场上,等待人们的品尝。

      

   这篇作文不但详细地介绍了草莓的普遍特点(形状、生态、味道、色彩),而且写出了吴  淞草莓的独特之处:“果大味甜,甜中有点酸”,“村村都有”,“家家都种”,草莓园“星  罗棋布”,大宾馆纷纷订购等等。表达了小作者的“吴淞草莓甜,吴淞人更美”的自豪心情。  

   二、要言之有序。

   无论是描写动物,还是描写植物,都要有个顺序,或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或  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由原因到结果,由特殊到一般。行文条  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请看《洋辣子蜇人之谜》例文。

      

   洋辣子蜇人之谜

      

   北京府右街小学   王靖

      

   我们学校有几棵核桃树,树上的洋辣子把我胳膊蜇得又红又肿,疼得我直淌眼泪,我恨透  了它,决心揭开它蜇人之谜。

   我捉来一只洋辣子仔细观察,它的头上有一对相当于“大切牙”的上颚,看来它是用“大  切牙”切食树叶的。它的全身黄绿色,布满了毒毛,背上还有两条绿色的线,身两侧各有七  簇毒毛,浑身有12 个带有毒毛的黑球。

   有人问:为什么被洋辣子蜇后皮肤上找不到刺。我从它带有毒毛的身上拔下一根毒毛,放  在140 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根毒毛像医院用的注射针一样,把针头往里一扎,它就断  到人的肉体里,所以人们找不到刺。

   有人问:为什么被洋辣子蜇后,觉得一片一片的痛。我又捉来一只洋辣子,从它身体两侧  的七簇毒毛中拔下一簇,仍放在140 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一簇毒毛像扎枪一样,往身体  里一扎,许多针刺同时扎入肉里,注射毒液。

   还有人问,没有看见洋辣子,可就是被蜇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就再做一个实验。我到核桃树前去捉洋辣子,当我捉洋辣子时看到有一只小黑球从洋辣  子身上掉了下来,我突然想起来,会不会洋辣子飞的不是毒毛,而是它身上的小黑球。我急  忙把洋辣子放到实验盘中,用一个大头针在洋辣子身上长有小黑球的地方轻轻拨了几下,真  的掉下来好几个小黑球。还有一次我做实验时,从洋辣子身上掉下来的小黑球,竟把离我三  米远的刘恂同学给蜇了。这下我明白了,洋辣子飞的不是毒毛,而是它身上的小黑球。我又    把小黑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小黑球原来是小刺球,大刺上面又有许许多多的小倒刺,  刺的顶端还分了几个叉,又尖又硬。

   我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上面只写了“毒腺和毒毛连接”这句话,但没有详细写,  然而我对它的毒腺却产生了很大兴趣,于是我开始了对它的研究。我用解剖刀把洋辣子解剖  后,发现有三种物质,一是白色的管,二是绿色的粘块,三是杏黄色的水。我看过郭佳同学  那篇小论文,文中说:“臭大姐的臭腺是一条红色的管。”于是我做了一个实验。我从洋辣  子体内取出白管,再用镊子把它夹破,抹到一只蚂蚁身上,过了四分钟那只蚂蚁全身发抖,  滚来滚去,后腿乱动,爬行很艰难。这就可以说明白管就是洋辣子的毒腺。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被洋辣子蜇后减轻疼痛的办法:(一)用清凉油;(二)肥皂;(三)  干苔藓;(四)白矾沾唾沫在伤处涂擦。请注意千万不要用水洗伤口。

   还有,我用剪刀剪下它身上两只小黑球,发现它背上那条绿线变成了蓝色,这又是为什么  呢?这些还有待我今后进一步研究。

      

   小作者通过六次实验,详尽而又清楚地揭示了洋辣子蜇人之谜。文章条理性强,由写要揭  示洋辣子之谜的缘由开篇,立即转入说明洋辣子的外部结构,以及记叙多次在显微镜下观察  或剖析洋辣子的毒毛、成簇毒毛、小黑球、小黑刺球、毒腺的过程,最终探索到是洋辣子的  毒腺——白色的管——蜇人的谜底,然后又介绍被洋辣子蜇后减轻疼痛的办法,最后以提出  疑点结束全文。文章大结构、小层次无不井然有序,这反映了小作者清晰的思路及踏踏实实  的求知态度。

   宁夏杨蕾蕾小同学写的《沙枣树》也是一篇言之有序的佳作。

      

   沙枣树

      

   宁夏回族自冶区同心县县城一小五年级   杨蕾蕾

      

   在我可爱的家乡——同心,那里有不计其数的植物,而我却喜欢家乡的沙枣。

   沙枣树有着银灰色的叶子,当隆冬来临时,叶子就落了,干秃秃的树枝上包着一层焦红色  的树皮,就像披着一身紫红色的龙袍。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万物都苏醒了。沙枣树喝足了甘露,一阵春风吹来,它轻  轻地摇了摇,仿佛在说:“嗬!我喝足了,也该长叶子了。”它悄悄地抽出了几片银白色的  嫩树叶,开始了它新的生活。

   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到了6 月份,一棵棵挺立着的沙枣树上开满了银白色的小花,犹  如一个个白色的小喇叭,在微风中一颠一荡,奏出了生机勃勃的歌。白色的小花在热烘烘的  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清香,使人感到很舒畅,你如果在场,也会被它的清香所陶醉的。  

   盛夏时节,满树的花慢慢凋谢了,花儿对人们顽皮地笑着,仿佛在说:“你看,我在欢快  地跳舞呢!”花儿落了以后,树上结出一个个小小的绿色的小沙枣子,它们降生到大自然的  怀抱,个个眉开眼笑。你如果太馋了,摘几个放进嘴里,这下可糟了,它呀,又苦又涩。千  万别怪沙枣子无情,这可是你的错,因为沙枣子还没成熟呢。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它  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好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果子成熟以后,  一串串的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地垂下来,好像对过路的人夸耀着自己的美丽。沙枣  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颗颗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  免会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熟透了的沙枣子吃起来甜滋滋的像糖一样,有的没有完全熟透,    吃起来还有点酸,会增加你的唾液。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既方便又不花钱的野肴。到了这个时  节,我常常蹲在树上,摘着甜甜的沙枣子吃。

   你要是把沙枣子储藏到冬天泡茶喝,喝下去就会有一种酸甜酸甜的味道。整个屋子还弥漫  着沙枣茶散发出来的一股股浓郁的清香,久久不散呢。

      

   观察植物,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它的样子,按照根、茎、叶、花、果的顺序去观察它  的形状、颜色、香味等特点;二是它的生长过程,按时间的顺序去观察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本文主要运用第二种方法,按冬天、春天、夏天、秋天的顺序,向读者介绍家乡沙枣树在一  年四季的变化:什么时候抽叶,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从而写出了它的成长过程。  其间,也穿插描写沙枣的色泽和味道的变化。夏天,绿色的小沙枣子“又苦又涩”,如果你  嘴馋,就要受苦;秋天,红色的沙枣子“甜滋滋的像糖一样”,“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既方便  又不花钱的野肴”。写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使人如见其物,如闻其香。

   三、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描写自已喜爱的动植物,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通过状物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使  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香港有个叫小虎的小朋友,他刚八岁就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班鸠卡门》,让我们一起  来看看这篇作文。

      

   班鸠卡门是我最好的朋友丽沙家的宠物,是丽沙的爸爸一年前到山上打猎时捡到带回来的。  那时候卡门才刚出生不久,大家都说它一定活不了多久,可是谁知道卡门却健康地一直活到  现在。

   丽沙把卡门养在家里,但并不关在笼子里,卡门喜欢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最讨厌到屋子外  头去,平常除非万不得已它才肯飞到外面去,所以丽沙一点也不怕它会跑掉。

   卡门平时最大的兴趣就是和大家一起吃早饭,它喜欢蛋糕,偶尔也会尝一点咖啡。晚上卡  门会睡在丽沙的一顶旧帽子里面。有一回丽沙的弟弟觉得那顶帽子太脏了,把它扔掉,换上  另外一顶帽子。谁知道卡门那天晚上拚命大叫,不肯睡觉,丽沙的弟弟没办法,只好到垃圾  箱里去把原来的旧帽子找来还给卡门。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地写出了班鸠的习性,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喜爱动物鸟禽的童心。你看,  给班鸠起了个多有趣的名字:卡门。它在孩子心中是个宠物。“刚出生不久,大家都说它一  定活不了多久”,却“健康地一直活到现在”,可见孩子们付出了多少爱心。养鸟不在笼子  里,竟凭它在屋里飞来飞去,以至它“闹了脾气”,还宽容地依顺它的习性,多么生动地反  映了儿童爱动物、爱自由的天性。

   最后,我们谈谈说明实物的文章。

   写实物(如日用品、工艺品、玩具等)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把自己对这一实物的认识如实  告诉读者,以便让读者对该实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能用途、变化成因等有一个全面而清  楚的了解,这就首先要求作者对实物有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对它的本质和特征有正确的认识,  然后对这一事物作出准确的说明。一件东西,有它的形状、颜色,比如你家桌上的小台灯,  就可分为灯罩、灯头、灯柱、灯座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形状怎样,尺寸怎样,颜色怎样,  与别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等等。你把这些逐一作仔细的观察,就不愁抓不住它的特征了。

   下面请看山东省济南市黄健小朋友的一篇例文。

      

   自动售票机

      

     听说从元旦起,市邮电局纬三路营业部出售邮票、报纸用上了自动机器,要不是紧张的期  末复习考试,我真想去参观试验一下。放假了,我们几个同学拿着写给守卫在中越边境上的  亲人——边防军叔叔的春节慰问信,来到这里投寄。

   走进营业大厅,厅内漂亮极啦!褐色的地面、绿色的柜台、米黄色的墙壁,迎面墙壁上有  四组非常好看的壁灯。抬头向上望,那宽大的天花板上更加灿烂夺目,七组葵花灯把大厅点  缀得更加美丽。这五光十色的厅景,使我看得入了迷!“哎呀,你看这台大机器!”这惊奇  的呼喊,把我的视线引向站立在柜台正中的那台刻着“人民邮电”和“自动售票机”的电子  机器上。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台大机器。工人叔叔灵巧的双手把它制做得多么精巧,装饰得  多么美观啊!它有八只闪光的小“眼睛”,每只“眼睛”的右上角都有一个投币孔,在最下  角都张着会吐出东西的小嘴巴。这时,一个同学把2 分钱投进出售信封的小孔中。灯闪闪发  亮,在左下角的嘴巴里就吐出一个信封和一分钱。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试验,5 分的明信  片、8 分的邮票、4 分的邮票、5 分的报纸、4 分的报纸都分别从它们各自的嘴巴里吐了出来。  这时,我好奇地拿出一角纸币,准备买一张邮票。一位阿姨告诉我:“小朋友,目前我们这  台机器只用硬币,不吃纸币。”于是,我换了两个5 分,把钱投入投币孔,接着,指示灯上  闪出“10”的字样,8 分的邮票和 2 分钱从嘴巴里自动出来了。不知道哪一个同学往机器里  投进了别的东西,这时机器发出了“嘟,嘟,嘟„„”的叫声,好像在说:“不行,不行。”  一个叔叔走到它的身边,打开邮票出售孔后面的一个地方,取出一块小铁片,对我们说:“小  朋友们,你们可真会搞试验啊!”他接着告诉我们:“这台机器只能接受硬币,放入其他任  何金属物体,它都会发出嘟嘟的叫声,表示不接受。如果发生故障,像把钱卡住了,它便也  发出呼叫。”我们看着、听着这一切,心里兴奋极了,我不由地说出:“自动化就是好,又  快又好又省力。”

      

   本文介绍了自动售票机的外貌“精巧”、“美观”,外部结构“有八只闪光的小‘眼睛’,  每只‘眼睛’的右上角都有一个投币孔,在最下面都张着会吐出东西的小嘴巴”。这些说明  都是必要的,但自动售票机的主要特征是自动,所以必须详细而准确地说明它的“自动”性  能。小作者介绍“我”和同学们用自动售票机试验它的“自动”事例:在投币孔投入硬币,  机器会“吐出”邮票、信封、报纸等,使读者对自动售票机“自动”性能的印象是深刻而明  确的:“自动化就是好,又快又好又省力。”

   总之,练习状物的文章在注意观察的同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状物时要言之有序,  做到条理清楚,而且还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不能似懂非懂,同时还要表达自己的  感情,让读者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