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现实,或是梦幻,我站在了巍巍嘉峪关之上。放眼望去,远处是茫茫戈壁, 四周是漫漫黄沙。抚摩着沐浴了千年风沙的高大城墙,一股思古之幽情不禁油然而生:好一 座威武的雄关,曾几何时她燃起滚滚狼烟,屏障了中华民族不受外族的侵掠,保卫了黄河文 明得以延伸。如今它那古朴浑厚的城墙依然雄伟,那飞檐凌空的阁楼依然壮丽,孤傲地矗立 在黄沙之上,连接着万里长城迤俪东去。这,就是“天下第一”的嘉峪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嘉峪关,横跨在天山与祁连山间,是 丝绸之路的枢纽,紧扼着通往中原腹地的咽喉,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南下,经青海、 过甘肃,八百里秦川跃然眼前,而正是这嘉峪关的存在,正是有和嘉峪关一样性格的边关卫 士的存在,才让北方的匈奴终究未能染指那片富饶的乐土,使中华民族的腹地长时间免受了 战乱之苦,但这里却成了抵御外族的最前沿,战斗最残酷的地方。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 白骨无人收。这里,从西汉到明代,战乱连年,杀戮无止,侵掠和戍边的战争,几乎每天都 在上演。匈奴彪悍的骑兵们,用铁蹄和弓箭一次又一次地追逐着他们的梦想,却一次又一次 地在这固若金汤的壁垒城池和那保家为国的同仇敌忾之前,折戟沉沙。然而,为了同样的梦 想,新一轮的追逐又即将开始。在这春风不度的地方,这个梦,一做就是一千年。 在那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年代,造就了无数的英雄与传奇。利镞穿骨,惊沙人面,主客相 间,山川震旋,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这是何等的气势,这是何等的神魄。也正因为此,才 有了卫青千里单骑的英雄气概,才有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壮美情怀,才有了不斩楼兰终不还的 凌云壮志,才有了“日落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苍凉与凄美。这一切,在中华民族五千年 的文明史中,构成了一副副瑰丽的画卷、撰成了一首首不朽的诗歌,和我们的民族一样长存! 我站在关门前的古驿道上,两旁是古路、古碑、古墓、古堡。我知道,曾今有无 数辚辚的车轮滚过这里,曾今有无数萧萧的战马驶过这里。我登上城楼的最高处,看着那些 高高的望楼,虽早已远去了刀光剑影,却仍能依稀感觉到岳飞当年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天边传来了忧郁的驼铃声,那是苏武十年流放对故国的思念吗?大风起 兮黄沙漫,或许在戈壁每一个滚动的石头中,都有着一个或喜或悲的故事,大漠每一粒扬起 的沙子,都是一个戍边战士的亡灵。关口前的古柏沙沙地响着,大概是在典祭着他们吧! 抬头眺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历历眼前,天边的玉门关,已消失在了暮色中。明 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耳畔,似乎又响起了那连营的号角,那胡骑的嘶鸣。可我知道,这 一切早已远去,远去了。但是,他们真的不存在了吗?或许在那轮明月之后,茫茫的天际里, 就有一双陌生的,敌视的眼睛在窥探着东方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几千年来这个国家伴随着 太多鲜血与泪水,欺辱与抗争。多少有志之士怀着祖国统一,领土完整,民族昌盛的梦想前 赴后继,舍生忘死,可一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实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 先辈的嘱托,也是历史的责任,每一个华夏的子孙都义不容辞。脚下的城楼,是我们祖先的 脊背,我们有责任更上一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嘉峪关的古城墙见证了古人 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过去,还将见证华夏子孙们再创伟业。过去的,已写入历史。今后的, 有我们创造,继往开来,我们民族将万古长青;承先启后,我的祖国将永远辉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