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专家浅析㈦

  湖南卷的作文题目独树一帜,给出的是图文材料。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  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简析]作文题目给出的图,提示考生,文字的陈述对象是一双手。

   与四川卷和天津卷的作文题目探讨“水”是什么类似,这里要求探讨“手”是什么;与四  川卷和天津卷的作文题目不尽相同的是:“水”是客观世界的具象,“手”既可以是客观事  物的具象,也可以是主观事物的具象。

   “手”既是物质的载体,也是精神的载体。伸出、摊开、张大、捧起„„手可以显现出温  暖的服务,放飞的想象,创造的力量,收获的快乐„„等各种意义。省略号表示更多动作和  意义的想象。当然,联想还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各种器官,引向广阔生活  中的各种事物,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我们都有一双手,要温暖服务,放飞想象,展示创造力  量,享受收获快乐。

   全国十七个高考作文题目,唯有江苏卷采用了给标题作文的形式。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  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  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简析]“忧与爱”是作文给出的标题,是考生面向广阔生活的一个明确的窗口,是思维腾  跃清晰的跳板。

   给出的孟郊、艾青和罗曼·罗兰的三段话,作用应该是提示。它表明“忧”与“爱”密不  可分的关联,表明“忧与爱”的深度,也表明“忧与爱”涉及的广阔范围,不同的时间、不  同的空间、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形式„„“忧与爱”无所不在。

   作文题目的提示,应对考生有所启发;其实,这更应是作文教学的任务。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从题目出发,做丰富多彩的感悟和联想。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忧”与“爱”不可分割:“爱”之切而生“忧”,“忧”  中体现“爱”。

   立足于高考实际,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标准”的落实,我认为高考作文题目要力求清晰明  确,过于模糊的情景材料,大约不适合在高考中使用。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无论什么形式的  作文题目都可导出“丰富多彩”的结论,那它们又有什么差别呢?当然有。好比摊开一本“旧  书”作为情景材料,或者以“旧书”作为标题。我们固然都可以写到纸页、装帧、文字,乃  至蠹虫。但以“旧书”作为标题,要求写作者以“旧书”为原点,在作文中合理架构标题与  “纸页、装帧、文字、蠹虫”之间的桥梁——思维与语言的桥梁。而把“旧书”作为情景,  等于把“纸页、装帧、文字、蠹虫”直接摊开在写作者面前,它无须也无从架构思维与语言  的桥梁,也就失去了写作考查的基点。

   命题人和从教者,应该把注意力从作文题目转移到作文教学上来。其实,亘古千秋一话题,    古往今来的所有作文题目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具体一点,就是“生活的发展变化”。  运动是永恒的,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永不停歇地发展变化,任何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  的一朵浪花,都带有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都在反映生活发展变化中具有意义。作者在构思  某一题目前,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通过写作,认识提高了一步;读者在阅读这  篇作文前,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可能不够清楚,通过阅读,有可能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作文  的意义就在这里。其间,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水平是决定性的。

   明年,仍将是“课标”高考在全国继续稳步推进的一年,我们期待作文命题能够有新的局  面;但是我们也深知要改变一种观念并不容易,改变权威的观念就更难一些。不然,落实“课  程标准”也不会有现今这样大的阻力;不然,“课程标准”也难称其为“新”了。我们拥护  “课程标准”,不仅因为它是国家法定文件,更因为它符合写作规律。新型给情景材料的作  文命题形式,自2006 年普遍推广以来,为考试、阅卷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  相信,它结束的日子已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