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正文

优秀作文赏析:我之孔子观

  “死而后已”曾用来赞颂诸葛亮,可又有多少人了解“死而后已”也是对孔子一生最好的  概括呢?     很早很早以前就在《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看到了诸葛亮,佩服他的精  忠报国,精忠于刘备的品格,而对孔子的了解却甚少,那时只知道他是一个总把“之乎者也”  挂在嘴边的

       看似呆板的人,却不知„„

       读小学的时候,从老师和同学那里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关于孔子平生和其成就。但当  时还是不带理解,不太喜欢他。

       到了初中以后,我开始学习《论语》中节选出来的极少部分内容,那时候便渐渐对孔  子肃然起敬。

       直至高中,深入地学习《论语》的内容,就更不得不对孔子产生敬畏之感了。

       在孔子还没有取得首创私塾讲学和整理文献的伟大成就之前,又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其  貌不抒的人会在今后作出如此惊天动地的贡献呢?当时的人们,更多地是对他的讽刺,对他  的不理解。但孔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即使是成为当时人们的笑柄。而那些大多数的人  却自认为自己不是在逃避社会,逃避现实。骑士真正值得讽刺的却是他们自己。而孔子则勇  于担当自己的责任,其中之一则表现在他那悲剧性的执着上。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陈﹑蔡间的郊野中,好多天没有食  物可吃。随从的弟子有的饿得站不起来,可是他依旧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唱歌﹑弹琴。  他总是坚定地面对困难,不言放弃。

       而我则自愧不如。就比如说这次写有关孔子的平生﹑成就等方面的作文,我自以为自  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自己给自己施加思想压力,却不懂得永不言弃。

       《论语》中有关于孔子的教学方法,则更精辟。

       就如“有教无类”,孔子不会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  育对象之外,对谁都一视同仁。

       又如“诲人不倦”,孔子对于学生的提问,总是孜孜不倦地予以回答,直到学生明白  为止。我觉得,作为担任教育事业的老师,真的可以多效仿孔子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可以提  高老师的教学业绩,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何尝不是一举两得呢?

       《论语》中阐述有关孔子最多的,也是儒学的最核心的内容,便是“仁”。

       在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中,经常面临着“两难选择”。而孔子面对此类情况的观点是  “义然而取”“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而我们,则应借鉴于此。

       其实,关于孔子的成就是数不胜数,是一篇文章索不能列举的。可见,孔子的地位确  实很高,值得我们学习的也确实很多。

       对于我们,则应用孔子那些积极﹑正确的态度,学习方法等来不断武装我们的头脑,  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知道我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江西吉安永丰县永丰县恩江中学初二:张如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