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正文

家乡成了“别墅村”

       家乡成了“别墅村”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人,回到了阔别五年  的老家,全国有名的药材村  ----  江苏省射阳县洋马村。     

    放眼望去,  80  多幢居  民住宅楼就如同城里的现代化居民小区;近看,这楼房一式的红色琉璃瓦屋顶,洁白的瓷砖  墙面,铝合金的门窗,封闭式的阳台,别致的农家小院,乐得爸爸在这里拍下照片一张又一  张。   

    听爸爸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  村最大的变化要数住房了。爸爸告诉说,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村里的贫下中农们,家家住  在草房里,又小又矮,“抬头碰中脊,甩手碰后壁。  ”  一点  也不夸张。我的祖上一直就住在这个地方。  60  年代,我家和  大部分人家一样,住的全都是草房,  70  年代初,拆掉草房,  我爹爹用砖砌起了草盖瓦封檐的新屋。没过几年,由于我们家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爹爹又再  次对房屋进行了升级换代,这回盖的是红砖青小瓦的瓦房,外加厨房、猪舍。农村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二叔准备结婚,他们又砌了三间两厨瓦房,这在当时四乡八邻可是头条  新闻。在解放前这瓦房只有地主老财才住得上啊!不过电话、摩托车那时还是新玩意儿,“千  里眼顺风耳”还是大家闲谈中的一种憧憬。   

    90  年代初爸爸在外读书,后来又在外  工作,远离家乡,几年才回一次老家看看爹爹奶奶、叔叔婶婶们。近几来,党中央不断出台  许多惠农好政策,农村的变化就更大了,老实本分的二叔二婶承包了村里的    100  多亩荡滩水面,进行水产养殖,虽说辛苦点,但每年都有  五六万元的进帐。今年开春,村里大搞新农村建设,他们拆掉分家所得的    5  间红砖小瓦房,搬进了新农村,造起了三下三上的别致的洋  别墅。   

    走进这里的农家小楼,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应俱全的家  用电器,卫生间代替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老式茅坑,自来水代替了河水、井水,柴草灶也为  电饭煲、煤气灶所代替,摩托车、电瓶车代替了步行、自行车,电话,手机、小灵通已不再  稀罕。  80  多岁的爹爹感慨地说:“如今孩子们在上海、南京  等 地 打 工 , 虽 说 离 家 很 远 , 但 一 旦 家 里 有 事 , 拿 起 电 话 , 一 拨 就  通。”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像城里人了!”看着发生在自己    身边的变化,乡邻们都欣喜万分,“五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  九十年代住楼房,现在住洋房。”这完全是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民住房变化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