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丁老师出了一道题:一批鞋子,每双成本20 元,售价60 元,当这批鞋卖的还剩10 双时,不仅已经收回全部成本,还盈利400 元,这批鞋子有多少双? 同学们看了一会儿题目后,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我们可以用方 程解,先设这批鞋子共有x 双,因为还剩10 双没卖,已经赚了400 元,鞋子成本价是20 元, 根据“利润=实际卖的钱-成本”可以列方程求出X 的值,也就是这批鞋子的双数。她的解法 如下: 解:设这批鞋子共有X 双。 (X—10) ×60—20X=400 60X—600—20X=400 60X—20X—600=400 40X=400+600 40X=1000 X=25 答:这批鞋子有 25 双。 丁老师对她的解法并没有过多的评论,而是让我们讨论数学科代表 的算理,在大家都明白时,老师又鼓励我们说:“还有别的方法吗?”经过思考,我站起来 说:“有,假如没卖的 10 双鞋子仍然按照每双成本 20 元钱的价格卖,那么还可以卖: 60×10=600(元),再加上已经赚的钱数,即 400+600=1000(元)就是一共赚的钱数,因为 每 双 都 赚 了 60-20=40 ( 元 ), 所 以 这 批 鞋 子 的 双 数 就 是 1000÷40=25 (双)。” 寂静的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丁老师夸我是个爱思考 的学生,我心里甭说有多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