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 要 在 焉
凝神守一,心在焉,其次要心有所指。心在焉,不是单纯的褪去浮躁,心如止水。而是在心 有所止后,更要找到心中所指。只有有了明确的指向,才能真正的用心,用力在一件事情上, 术业有专攻。因此,心在焉,要心有所止,也要心有所指。《庄子》的《达生》篇中说到一个 木匠,做出的东西人人称赞,故有人向其请教。原来啊,他在制作前要先闭关,静心,这便 是心有所止,而后便是自己去采集木料,当他看见一块木头时,作品形象已了然于他心中, 因此能找到形状最好的木头,这便是心有所指。心在焉,要心有所指,找寻自己的那块木头。
凝神守一,心在焉,终要心有所执。 【读到“心有所执”,抚掌称妙。“止”“指”“执” 三个字读音相近,在意义上又有层进意味。这样的文字运用机智,绝非一日之功。】 心在焉,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执,不是固执,呆板,执板,而是执著,对心中 所指的执著奋斗。像《庄子》中捕蝉老人的故事那样,像那个老人一般凝神守一,将捕蝉这 件事练成一门绝活,一门功活 【疑为“功夫”之误】 。要说心有所止,心有 所止是成功的条件,那么心有所执就是那临门一脚,就是“东风”。一个人如若没有坚强的 意志,没有不懈的努力,怕是难以成事。古人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 【拂】 乱其所为。”专心追求梦想的 道路上,困难和挫折的难免的,然而最难能可贵是一份执著。心有所执,因此凝神守一,心 在焉,心止焉,而向心所指。
凝神守一,心要在焉,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必能专其业,攻其业,得其果。 【句子不顺畅】
人问:“名利难逐,术业难攻,如何是好?”
我 答 : “ 凝 神 守 一 , 心 要 在 焉 , 便 得 花 开 心 中 , 沃 野 千 里。”
评 语
把“心要在焉”分解为“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三个层次,递进论述,是本 文的一大优点。选用“止”“指”“执”三个字,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表述追求典雅,举 例专注经典,都为本文增色不少。
段落内部的逻辑,不及段落之间层进那样严谨,遣词造句也时显生涩。思维如何才能更深刻 严谨,表达如何才能更准确得体,还要进一步锤炼。
【点评教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董希旺】
2 心 要 在 焉
心在,则无所不能。——题 记
心 在 何 处 ?
阿基米德说,我的心在数学那儿,于是有了“让我画完这个圆”的千古绝唱。钱钟书说,我 的心在文学,于是有了目不窥园,名满天下。“扫把姐”说,我的心全在那一把扫把上,于 是那把扫把像有了灵性,与她共舞出无限曼妙风情。
心要在,在所爱之处。
“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文天祥的浩荡正气,仍激励着炎黄 子孙。砰然令我心动的,是他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心。他将一颗心安放在日渐式微的国家上, 一切行动便都有了落脚点。一切战役,一切悲愤的诗,便都有了共同的根源,那便是对祖国 的深沉的爱。心系国事,便有了那份勇气,以匹夫之力,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林觉民何尝不爱妻子?只是对国家的大爱使他抛却儿女私情,投身于挽救危亡的事业。心在 所爱之处,即便雷霆轰击,亦不动摇丝毫。
心在所爱之处,便有了那种 力量,能够承受众人的冷眼,即使荆棘遍地,也踽踽前行。还记得那个潦倒的老人,“集腋 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当屡试不中的蒲松龄开始各处搜集奇闻 逸事时,人人都以为他疯了,但在看过《聊斋志异》后,却不得不感叹那是一部“写鬼写妖 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旷世奇书。正是有着那份信念,一心扑在文学上,他才能 不理会众人的非议,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纵使险阻无数,他只坦 然视之。
有些人将心放错了位置,便 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唐玄宗爱着杨贵妃,沉迷于“温泉水滑洗凝脂”,换来的却只是“此 日六军同驻马”,马嵬兵变,大唐风光不再。现在的一些人爱着名利金钱,向往高官厚爵, 换来的却只是贪婪的双眼与累弯了的腰杆,却再也找不回“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可见, 选择所爱,也应慎重。
心 在 何 处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 一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