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正文

生命如屋

生命如屋

上海交大附中高一(5)班  孙玥

生命中的每一天究竟该怎样度过呢?我曾听到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第一天去过,带着最初看到这世界的新鲜与惊喜,让充满好奇的双眼在寻常的天地间读出大美,让心在与万物的美好交流中感到无比欣慰与满足;另一种说法却是: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带着即将辞世的留恋与珍惜,及时兑现梦想,及时将生命中的“不如意”改写成“大如意”,宽宥他人,感谢命运,在夕照里掬一捧纯粹的金色,镀亮心情。

我同样地喜爱着这两种说法。我愿意让自己热爱世界的心永远葆有“第一天”的新奇和敏感,也愿意让自己珍惜世界的心永远怀有“最后一天”的警醒和勇敢毅力。

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生命如屋》曾给我强烈的震撼。在影片中,那个叫乔治的不幸建筑师一次次被命运亏待、捉弄。妻子离他而去,儿子在被判给妻子后沉溺于毒品不能自拔,并且和乔治关系疏远。乔治对自己做了20 年的工作也极不满意,终于在气急之下和上司大吵一架,愤然辞职。然而,更离奇倒霉的事情出现了,他被告知患上癌症,仅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潦倒的乔治,就像父亲留给他的那幢建在海边的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旧屋子。濒临倒塌的房屋,濒临死亡的生命,乔治的世界凄惨到了极点。但是,命运一次次的棒喝却将他打醒了,他下决心改变自己似乎再也难以改变的生活。

倒计时的生命之钟在耳畔滴答作响。

乔治要在这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重活一回。

他决定将海边那幢破旧的房子按照自己多年来梦想的样子重新修葺。似乎直到这时,徒然浪费了几十载宝贵生命的乔治才恍然明了,自己这个建筑师原来是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幢美丽房舍的!而他的愿望,还远不止这些。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邀请儿子暑假来海边和自己一道修建房屋,而终日无所事事的妻子开始主动给这父子俩送饭,慢慢地,竟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海风吹拂,阳光强烈。父子俩在劳动中重建亲情,夫妻俩也在劳动中重温爱情。房子建起来的时候,爱也成长起来„„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所有的情感与希望都仿佛在一瞬间喷薄而出,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这“屋的重建”与“爱的重建”,给我以生命“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强烈震撼和深刻启迪。不幸而又万幸的乔治,将人生之悟砌进了墙里。我相信,即使他命赴九泉,也会含笑忆及自己生命尾声中重获的那一次“浓缩版”的、有价值的生命。即使他离开了世界,他最后的生命也会像那屋子一样矗立在这世界上。那是爱的体验,情的升华,这屋子里包含着咀嚼人生况味的晨昏和强烈的成就感„„ 

生命总在不觉间流逝。日子被日渐麻木的人过得旧了、更旧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提醒,其实是善爱者为自己和他人出的一道人生思考题。在这道思考题面前,愿倦怠麻痹或紧张忙碌的你能有片刻沉吟。问问自己,在激情燃烧过后,是否曾守着灰烬恹恹度日?在人生谢幕之前,是否曾锁着眉头打发时光?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之间,岁月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人误以为凋零只是远方别人的事。你愿不愿意随乔治一同醒来?像诗人一样活着,像农夫一样劳作,赞美阳光,享受生命„„ 

现在,我们步入了高中生活,在这学业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抓住今天,去探索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我希望我们有一颗热切的心去抓住一切探寻生命的意义,我梦想我们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生命会因我们而不同。

——生命如屋,我们或许还踩在地基上,或许已铺了一层砖。而这幢屋子,值得我们所有人带上所有的热情与智慧去悉心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