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
提篮 春光看妈妈
窗外此刻有风吹来,正午的阳光将窗 帘上的花纹投影到稿纸上,徐徐而动,如水中波纹,又如梦似幻。不经意间,案头的那一本 台历又翻向了七月,那红色的日子,永恒的记忆,不变的誓言。哦,我猛然忆起,今年的七 一,那南国珠江边的儿女回归母亲的怀抱已十年。 星转斗移, 沧海桑田,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这十年,对大陆、对港人,却是非同寻常的十年, 有什么能比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同心举杯,身酬壮美;又有什么能在“一国两制”的创举 下,喜看灿烂紫荆伴红梅,金瓯永固。这流浪的孩子已离开母亲的臂弯太久、太久。百年的 阴霾、游子的孤独、香江的呜咽,母亲的眼眶里早已溢满泪水,望子欲穿。 在曾经灰暗的记忆里,无风的日子中,历史在僵硬的靠椅上舒展着躯体, 游子抛锚的思绪中阻塞着许多的怀念,忆不起有多少次,记不清有多少回,孩儿总想提篮春 光看妈妈,可在英人藩篱下,那浅浅的一泓水湾,却成了母子相隔的鸿沟、香江两岸,夫妻 相望、父子别离,泪眼却难执手,这份痛,刻骨铭心;这份情,魂牵梦萦。 风流骄子,运筹帷幄,扫雾拔云,令人肃然起敬的那位世纪伟人,精干的身材,巨人的思维; 平和的目光,前瞻的抉择;那令铁娘子折服的话语,那让千百万港人信服的承诺,如今正在 南国的灿烂阳光下,如绚丽多彩的紫荆花一般盛开。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背依着宽厚的母 亲胸膛,儿子无所畏惧地经历了风风雨雨,无论是金融危机的风暴,还是非典的异常恐慌, 哪怕是日常的供水、用电和蔬菜,哪怕自己临风沫雨,关爱的母亲总将孩子庇护下温暖的羽 翼之下,母子同心,其利断金,依旧车水马龙、风平浪静,还是那样的繁华似锦,蒸蒸日上。 在铁的事实面前,一个个所谓的预言和推断不攻自破;一条条难见天日的暗算和伎俩螳臂挡 车。儿子,迈着更为矫健而轻盈的步伐,在母亲慈祥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喜珠还合浦,悬我红旗。十年生聚、十年生力,燕子又唱出欢乐的歌, 今日儿子的提篮中,早已花红柳绿、瓜果飘香,儿子身后的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今 再提篮,无须他人眼色,更不容旁人“指点”。其实,母亲哪图孩儿的回报,她的那颗心儿 啊,只是希望儿子提篮里的春光,更为浓郁、更为丰盛。让母亲这个大家庭,春光更加多彩、 欢笑更加舒畅。
[ 评述 ]
2007 安徽省高考作文 为 《 提 篮 春 光 看 妈 妈 》 , 命 题 作 文 。 解析: 这个题目一 出,叫好者有之,叫骂者更多,叫好的原因是这个作文题是写关于亲情的,学生有真情实感, 很 容 易 下 笔 ; 叫 骂 者 主 要 是 就 题 目 而 言 , 水 平 实 在 不 敢 恭 维 。 笔者也以为,就设 题的内容看,写感恩一类,写亲情一类没有什么不可,也是出于社会和谐的需要,写妈妈的 内容是不能被骂的,天底下最美的词语就是“妈妈”,还有什么语言比的上一声“妈妈”来 得亲切!但是就设题的形式看,虽也想从形式上体现诗意的方面,却恰恰弄巧成拙,“提篮 春 光 ” 难 住 了 许 多 考 生 的 思 维 , 也 人 为 地 故 意 设 置 障 碍 为 难 考 生 。 早几年流行 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与这个考题很是相悖,“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 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 菜,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 子洗洗碗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看看这首歌曲就知道了,父母不图儿女对家庭有多少回报,只要能平平安安就行。而这个考 题 却 要 求 儿 女 能 “ 提 篮 春 光 ” 。 这里的“提 篮春光”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词就是“春光”的象征意义,这“春光”可以是成就,可 以是爱心,孝心,可以是鲜花掌声的成功。还记得吗?那些成功者,成功后第一个要告诉的 人就是妈妈。但是的但是,这个话题太成人化了,中学生谈何成功成就成名,这就让考生的 选择材料非常狭窄,要我说,中学生所能体会到的成功回报妈妈,也就是这个考题误导学生 要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回报妈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还有可以选择的就是用爱心来回报妈 妈,用阳光般的笑脸。因为“春光”的限制,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虽然说这世界上好妈 妈太多,也有许多的妈妈感人肺腑;但是也有许多的妈妈不够格,网上也有许多的社会新闻 就指出,狠心的妈妈把女儿打死,狠心的妈妈远走高飞,不要儿女,离婚的妈妈里也有个别 的妈妈就不要孩子。还有还有,这个社会里还有许多的后妈 ...... 这个考题 一厢情愿地要求所有考生写出千篇一律的妈妈的颂歌,那不就是要求这一部分考生说假话说 空 话 么 ? 于 是 , 这 个 题 目 被 别 人 骂 也 是 必 然 的 。 作为选拔人 才的高考试卷,特别是作文题,是需要经得起推敲的,安徽出卷人这种一厢情愿式的不经过 推敲的考题,赫然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让许多人怀疑安徽人出卷的水平。 不过,既然 已 经 成 为 事 实 了 , 就 这 样 的 作 文 题 , 我 们 该 如 何 立 意 ? 首先命题人 的本意就在于让考生报恩,这种立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立意绝对没有错,考生也可以在行文之 中再次体验到妈妈给于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于是传达出来感人的文章一定不少。这样的作文 必定讲究细节的真实性,所以考生为了追求感人,一定也会照抄照搬一些经典的美文,套做 的作文也会不少。虚情假意的文章文字一定屡屡出现,不信咱们等着瞧。这种报恩的文章, 也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制造悲剧!有几个安徽的考生前来咨询的时候,就告诉我,他们 已经制造悲剧了。我实在不知道,当阅卷的老师看到行文中那么多的悲剧会作何感想!这完 全 违 背 了 出 卷 命 题 人 的 初 衷 吧 ? 其次,“妈 妈”也有诸多的象征意义,最简单的就是祖国、国家,我们亲爱的党,没听过《党啊,亲爱 的妈妈》《祖国啊,母亲》这些经典的老歌么?所以就有一个考生写 2008 年台 湾回归祖国,这是凭空的想象,如果仅仅写自己将来报效祖国还说的过去。但这是许多人会 诟病的,这是在误导学生写假大空的作文,与我们提倡的诚实为文相距太远,我也无法估量, 这样的考生最后能够得到多少分数,也许这样的作文是可以得高分的也说不定。 这样的作文 想写跑题是很难的,千篇一律一定大有市场,也就使得一些精彩的真实的片段淹没在几万人 的 考 卷 之 中 , 当 阅 卷 者 不 辨 真 假 的 时 候 , 分 数 就 会 大 打 折 扣 。 失误的考卷 一 定 是 对 “ 春 光 ” 的 含 义 不 甚 了 了 。 总体评价: 内容一般,命题太差。
年安徽高考满 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
午后的阳光碾碎了洁白的栀子花瓣,落下一地斑驳的清影。我躺在安乐 椅中,微弱的呼吸。 我想,我是老了吧:我的 脸好像核桃一样粗糙不平了,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身上布满深褐色的斑点。我低头,看那 些松软的泥土,或许,不久我会与他们融为一体了。卧龙跃马终不过黄土啊 ! 此刻,我的心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曾几何 时,那个被称之为故乡的地方,也有这样温暖的阳光。也有这样一片飘着芳香的泥土。我仿 佛 又 看 到 了 家 门 前 的 青 山 绿 水 , 闻 到 老 屋 厨 房 里 飘 出 的 饭 香 „„ 。 依稀记 得儿时的家园,青色瓦,黄土墙。屋里住着一位汉子,每日早出晚归。他喜欢叼着旱烟,坐 在门槛上望着妻儿,一脸知足的神情。屋里的女人,也是起早贪黑操持着家务,把家里打理 得 井 井 有 条 — 他 们 就 是 爹 娘 。 依稀记得儿时的顽皮,摸鱼捉虾,掏鸟蛋,玩 伴们拿着竹竿和树枝,在山坡上追逐嬉闹。 依 稀记得战火烧到家乡的情景,我告诉爹娘,我要抗战救国时,爹和娘的眼圈都红了。这是我 有生第一次看到眼前的汉子 —— 我的爹如此的脆弱。油灯下, 娘将一滴滴眼泪缝进了新制的衣裳。 依稀记得, 那个梳着两条辫子,双眼通红,如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站在村口挥手,声声唤着早些 回 来 。 这 声 音 , 直 到 远 去 的 亲 人 身 影 逐 渐 模 糊 , 才 化 在 风 中 。 一晃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我随着军队踏上 这片被称为祖国宝岛土地的那一刻,我知道 —— 家乡,已离 我远去 ! 我带着终身的遗憾, 我以为我再也回不到那个老屋了,几年前的两岸实现了间接三通,我没有回去。物是人非, 我不知回去寻些什么。接下来的,台商第一次包机去探亲,我没有回去,因为,我的亲人早 巳化作尘土 „„ 如今;我老了,将不久于世了。 故土却牵动我的神经,毕竟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 ! 是我此生 依恋的地方啊 ! 我愿回到那个小山 村,躺在母亲的坟旁,就如落叶归于土地一样 „„ 。 风筝飞的再高,总有一根红线系着,落叶飘得 再远,总要归于根啊 ! 我愿在迟暮的某一天,永 久 地 躺 在 那 遥 远 的 故 乡 的 土 地 上 , 慢 慢 地 , 慢 慢 地 , 化 为 泥 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