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含意。材料的主要信息就是两句话,一句是“我只是一 颗尘埃”,另一句是“世界为我而造”。“我只是一颗尘埃”,是说自己渺小,要以谦卑的 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是说自己的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这两句 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因此这个材料的思辨性很强,写作的范围较广。综合两方面的 意思,可以得出:人需要自信,但更需要谦卑和有所敬畏,而谦卑和有所敬畏的人,常常更 有自信。开头示例略。2.引入式就是不直接点明题意, 而是通过一段话引出中心。 这种开头在考场上十分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设问式①直接设问。例如: 一个在品德上有瑕疵、见财眼开的年轻人,为何转瞬间就能转变为一个拾金不昧的好人? 是因为他在人生路上遇上了好人。是尚先生为地震灾区捐款的高尚行为,唤醒了年轻人灵魂 深 处 原 本 沉 睡 的 美 德 。 &n bsp; (2013 年大纲全国卷优秀 作文开头)②叙述+设问+亮明观点。例如: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 慈善事业。三个贫困家庭对他给予的资助,给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有欣然接受的,有说 要偿还的,更有拒绝的。为何会有三种不同的反应呢?我以为,行善方式的不同,对受惠者 产生的心理压力不同,结果所以才不一样。不给受惠者造成心理压力,让受惠者欣然接受, 才是最好的行善方式。(2013 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换种方式行善》开头)先用一、二 句简述材料,第三句设问,四、五句表明观点。(2)引言式就是由名人名言引出自己 的观点。请看下例:孔子曾说“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话,《中庸》标举:“不偏之 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我认为 其 实 质 就 是 追 求 中 庸 之 道 。 &n bsp; &nbs p; (2013 年四川卷优秀作文《平衡之道》开头)(3)比兴式就是用比喻式或其他比兴 式引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开头在用比喻、比兴式时多与排比手法连用,既生动,又有气势。 请看下面两例:①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夏莲淡雅,它不惧沾 染铅华,亭立出绝代的风姿;秋枫凄艳,它不惧粉碎身躯,舞动出生命的赞歌;冬梅清澈, 它不惧雪花欺凌,坚守出灵魂的倔犟。它们告诉我们追求的真谛,为梦想去飞翔,就不惧十 丈 软 红 , 颠 倒 磨 折 之 苦 。 &n bsp; (2013 年湖南卷优秀作文《若把苦难做云梯》开 头)②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 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 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 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 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2013 年四川卷优秀作文《在平衡的生活 中诗意地栖居》开头)该开头先用比喻、排比,把生活比作酒、歌、画,类比得当,形象 揭示平衡之妙,语言有气势,酣畅淋漓。再引用名言,水到渠成地亮出中心论点,且自然点 题。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用“引入式”中的三种常用开头模式分别写出文 章的开头。小和尚问师父:“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师父笑问:“你说呢?”小和尚说 出孤独、误解、绝望等十几个答案,师父都说不对。最后,师父告诉他:“人最害怕的是自 己,你刚才所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都是人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人生的许多悲剧, 都 从 害 怕 自 己 开 始 。 ① 设 问 式 开 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引言式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比 兴 式 开 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老子云:“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生命,是一次没有回程的旅行,旅途中,每个人真正 的对手都是自己,真正的敌人也是自己。清醒地认识内心世界恐惧、懦弱、孤独的影子,并 且战胜它们,就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 的时候,晴也是雨。”我们无法改变风向,但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但至 少可以调整心态。毕竟,强者的内心无比坚毅、无比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角 度一:可以从“强大内心,端正心态”的角度立意。审读材料,小和尚最怕的正是自我内心 的影子。端正心态,让自己变得强大,便能去除内心灰暗的影子,战胜自己,从而避免人生 的诸多“悲剧”。角度二:可以从“走出‘心影’,摆渡生命”的角度立意。“人最害 怕的是自己。”克制自我,走出“心影”;摆渡生命,成就辉煌。也许,你在“心影”中感 受到了美之所在;也许,你在惧怕中顿悟了生命之真谛;也许,你在直面内心的忧惧中迈向 了事业的巅峰。角度三:可从“孤独也有正能量”的角度立意,直面孤独,在孤独中集 中精神,思考人生、社会的问题,孤独便会生出智慧,进而成为一种境界。角度四:从 “心影”的危害角度立意。谈“心影”对人心灵、精神的伤害及导致的结果,由此引起人们 的思考。开头示例略。 题点训练三 写好议论文、记叙文的结尾[目 标解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尾。”文章写作的过程是前后统一的。开头写得好,固 然吸人眼球;中间写得好,也会使内容饱满;而结尾写得好,则有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从 考场作文角度讲,结尾也是阅卷者重点关注的区域。为了写好结尾,得到阅卷者的青睐,必 须练好几种结尾方式。贵精不贵多,这也是练好结尾技法的原则。一、文章结尾的一般 要求作文时,好的结尾,能够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好的结尾要 做到三个方面。一要简,即简明——态度分明、观点明确、中心明了。好的结尾应像“豹尾”, 短小精悍,刚劲有力。二要深,即深刻——启人心智、感悟升华、令人回味。谢榛曾说:“结 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三要美,即优美—— 技巧得法、样式新颖、词句靓丽。李渔曾说:“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 若难遽别。”二、议论文结尾模式1.首尾呼应,总结扣题这是结尾段的基本要 求,也是常见的结尾方式。请看下例:(开头)幽静的石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 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彩翼,美得让人讶异。然而,正是这一点似乎无害的烛 光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退避。(结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 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 勇气和决心。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山洞最深处的彩蝶却还有回归故土的可 能 , 愿 你 我 熄 灭 心 中 那 躁 动 的 烛 火 , 莫 将 美 惊 扰 。 &n bsp; &nbs p; (2013 年江苏卷《熄灭蜡烛,莫惊扰美》)这个结尾意蕴十分丰厚,也 尤见作者功力。首先,呼应标题开头,扣住材料(明扣式),如“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 气”“愿„„惊扰”。其次,总结上文,“面对„„勇气和决心”“褪色„„痛”。最后, 深化主题,如“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躲进„„可能”。议论文结尾,尤其是新 材料作文命题的议论文结尾,一般都要明扣材料,点明中心。不过,这时明扣材料、点明中 心,应与开头“相映而不相犯”。也就是说,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富有变化、极为灵活 的重复。如在句式上相对灵活,请看下例:面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接受,谢谢你释放 了一个心灵;面对一份善心,若你懂得偿还,谢谢你为世界增添了善良与美好;面 对一份善心,若你选择拒绝,请你礼貌地说声“谢谢”,莫摔碎了慈善这颗清澈的水晶。 &n bsp; (2013 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结尾)三个排比句, 分别扣住了材料中的三种态度,又回扣了观点。还可以变换手法来明扣材料,强化中心, 如借助修辞手法等。如:回头细想,只有思考留下的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认知财 富。那一座“知”的高山上,看是山脚,学是山腰,思是巅峰,唯登上顶峰,看到的才是整 个 世 界 ; 唯 思 , 方 可 一 览 众 山 小 , 尽 知 天 下 事 。 (2013 年天津卷优秀作文《思而知之》结尾)引用名句,使用比喻。尤其是以“一座‘知’ 的高山”的精妙联喻,可谓神来之笔,不仅强化了中心,而且令人回味。2.表达愿望, 呼唤号召情感真挚,是考场作文发展等级的一项要求。在文章的结尾通过呼吁性的语句 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 还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美好未来。这种方式,能够有力地突出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 灵震撼。例如:(1)希望深山的蜡烛可以熄灭,更希望如今打在文人学者身上的光可以关 掉,让美好的生命不再受这“光”的威胁!(2013 年江苏卷优秀作文《生命不能承受之光》 结尾)(2)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 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之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 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 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 就这么灿烂。” (选自高中生优秀作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结 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结尾方式还是要紧扣材料与中心,只不过换一种语气而已;要感 情真挚,免得沦为苍白无力的口号式。3.巧妙发问,余味无穷一篇好文章要有理趣, 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同欣赏美妙的乐曲,曲虽终而余音缭绕。结尾巧妙发问,给 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不失为一种绝妙的方略。例如:人生匆匆一瞬,在物欲横流 的世间人们都在得失之间游弋,寻求两个极端之间的支点。应知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 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得到固然值得高兴,但要看得到的是什么,如果得到的仅是身外 之物,这样的得到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失去纵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失 去 的 是 虚 幻 不 实 的 东 西 , 这 样 的 失 去 又 有 什 么 值 得 惋 惜 的 呢 ? &n bsp; &nbs p; (2010 年辽宁卷优秀作文《得失之间》结尾)结尾两个整齐的问句委婉发问,让人深 思“得失”之间的深刻哲理,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省,令人回味。4.拓展文意,深 化升华这种结尾,不是总结上文,也不单是回扣论点,而是在上文的基础上,文意有所 拓宽、加深,或提出方法,或指向未来等等。这种结尾,体现了一个“深”字,能启人心智, 令人回味。不过用起来难度较大。请看下面两例:(1)方正做人,圆通处事。首先要练就 一身方的骨,方正纯朴,正直不阿,不曲意逢迎。其次,要缔造一颗圆的心,大智若愚,大 勇若拙,不见风使舵。此可谓行云流水,纵横捭阖之境,人生美妙乐章由此而奏响,亦方亦 圆中亦显示成功人生。(2013 年湖北卷优秀作文《方正做人,圆通处事》结尾)该结 尾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条精练的办法,又指出所达到的境界,风格冷峻充盈。(2) 我想,中国人需要一场穿越,这次,是穿越到千年以后,去收获我们的梦想。(2013 年 安徽卷优秀作文《穿越千年的梦》结尾)该文前面谈的是中国人的穿越,都喜欢穿越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