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新材料作文“咖啡与杯 子”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 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 粗糙,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 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 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 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诗歌除外。
【写作导引】
本则材料的内蕴其实并不复杂。审 题时我们可“化整为零”,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审题难度。
材料主要是围绕“咖啡与杯子” 来谈,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 意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与本质,而“杯子”只是 外在的形式而已,据此我们可以围绕“本色”“舍本逐末”“本质与形式”等方面来构思行 文。
生活好比咖啡,工作、金钱和社会 地位都只是杯子,只是生活的容器,而我们拥有的杯子既无法定义、也无法改变我们生活的 质量。有时,由于我们只关心杯子,我们甚至不能够好好品尝我们的咖啡。老师冲泡了咖啡, 不是杯子„„认真想想,好好享受你们的咖啡吧。
特别提醒的是,材料作文审题时一 定要有整体意识,切忌只孤立地抽取材料中的某个词语,然后以此为话题或题目而“另起炉 灶”。写作要求中的“选准角度”,不等于任选一个词语,哪怕是抓准了关键词句,也都必 须要从材料内蕴本身出发。将材料完全抛在一边,而大谈特谈如“朴素”、“忽略”之类的, 都属偏题离题。
参考立意:
( 1 )我们真正想 要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但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去拿最好的杯子,也就是我们在选择时只注重 了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内容,可从外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构思作文。
( 2 )好看昂贵的 杯子是人们的首选.但咖啡不会因杯子昂贵而变得更好,而只是变得更贵,也就是说,我们 很多时候因为追求形式外表而付出更多的金钱与代价。可从追求无用的外在形式而付出更多 入手。过多的追求外在,会让人忘记自己本来在追求什么(咖啡),也就是舍本逐末了。形式 影响内容。
( 3 )我们要学会辨别内容与形式。看清 什么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不要追求不重要的,而忽略有价值的。
【例文赏析】
回归生活的本色
前方的道路在蔓延,路旁的青山也 在蜿蜒前行。极目远望,一切都已消逝在了远方的蓝色天际线上。远方,只有纯蓝的天空。 ——题记
天空很蓝。站在城市的一角,眺望 远方的天空,真的,很蓝,让人沉醉的蓝色。
城市是喧闹的,在物欲奢华的年代 里,潮流永远都是奔涌而来,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们很多人都踉踉跄跄,几乎失 去了重心,摔倒在这泥潭里。纵使我们立住了脚跟,经过时间的淘洗,有些东西也已经黯淡 了,已经褪色了。而这些,便是我们生活的本色。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人的欲望也是 不断膨胀的,而生活的烦恼往往是随欲望一同降临。大千世界里,有些人已经彻底地融入了 纷争,他们竞争一切,他们冷漠一切,他们容纳一切,他们热衷一切,他们的躯体在生活中 来来回回,他们的灵魂在生活飘飘荡荡。他们始终停不下那奔波的脚步,他们一直忽略了沿 途的风景。他们的足迹很远,但只要风吹,就会消逝;他们的享受很奢华,但却不是生活的 享受,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本色。
生活的本色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回 头,它依然在等我们回去,等着擦亮我们被尘土蒙蔽的双眼,等着抚慰我们疲惫的心灵。它 要用它的色彩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它要用金色将我们眼中蓝色的蛹幻化成朴实的蝶,它要用 色彩为我们绘制蓝天白云,让我们的双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抬头去看那纯蓝的天空。它为 我们送来心灵的甘露,清洗我们世俗化了的灵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活的 自然本色为我们创造了诗意的家园;“生活,就是碗中的清水,清澈就好”,生活的本色为 我们提供了洁净的源泉;“追求就是我的人生”,生活的本色为我们构筑了远方的梦想。没 有亮丽的风景,也没有五彩的霓虹灯,生活除了本色,其余的都只是些附加的点缀和外在的 形式而已,多了并不好。
回归生活的本色,在参天的的古木 下静静思考,数一数那年轮,想一想那翠绿的魅力,生活的奥秘也许就藏在那里。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蓝色的底色上究竟会上演怎样的人生戏剧?回归生活的本色吧!只有这样,人生戏剧才会有 最真实的情节,也才会有最完美的谢幕。
【点评】
本文作者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抓 住材料最本质的内蕴来立意,准确鲜明地提出了“回归生活的本色”这一中心论点。内容上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说理,颇具现实意义与时代感。文章语言流畅,笔 墨集中,思维缜密,辩证有力。尤其是题记的恰切运用,更让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如此开 阔 的 视 野 , 透 辟 的 说 理 , 使 这 篇 说 理 散 文 具 有 独 特 的 美 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