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平峰山,一座 不张扬的山
环抱汪清小城的群山中,它是最不张扬的一座山。既没有跌 宕起伏的山峦峰谷,也没有九曲回肠的曲径通幽,只是在小城的西部悄然兴起,沿汪清河的 北岸,溯河平缓坦然的向东伸展,在城的源头渐融到崇山峻岭之中。
有人称其为屏风山,感觉它不像一座山,更像是自家院落中 的一道墙,横亘在城北,庇佑着小城;也有人因为它的平坦无峰,而唤它平顶山和平峰山。 但我还是喜欢平峰山这个名字。
由于平峰山缺乏峻峭而低调,所以很多人选择它来晨练。我 很少做登山运动,只是在闲暇作为一种消遣才去爬山。从山脚下缓步而行,当感觉到有些气 喘吁吁时,已经来到平峰顶了。走在山顶,仿佛是在乡间的小路上踱步,林草葱郁、悠然恬 静,银亮亮的汪清河穿城而过。其实,汪清河是绕城而行的,随着城市的拓展和工业园区的 建设,自然而然就成了城中之河了。五座大桥横跨两岸,加大了南北交流的密度,使之成为 一体。
人随山走,意从中来。小城就像一幅画,随着登山脚步的行 进,画轴渐渐打开,在平峰的尽头,整个画卷全部展开。在西山上,可以鸟瞰小城的全貌, 但由于山的挺拔和峰峦的凝聚,小城缺生动有些刻板;而南山又过于松散,走在上面脚步凌 乱,使小城看起来有些断章取义。只有平峰山恰到好处,胜似闲庭信步。可以缓步细品小城; 可以驻足指点小城一二;可以疾步浏览小城风貌;也可以张开你的双臂来拥抱小城。
汪清河是流淌的岁月,平峰山在流淌的岁月中静默凝视了小 城百年的沧桑巨变,山水见证了小城的时空跨越。是山赋予了小城的坦荡从容;是水赋予了 小城的聪灵智慧;也正是有山水的映衬,小城也越发显得清秀俊朗。任何水墨丹青都无法用 画笔来描绘小城动感、立体、奋进的蓝图,因为它需要不断地用智慧来描绘抒写。
平峰山,一座不张扬的山。
52、喜欢与爱
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 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大哲有言,“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故有 权不喜欢某一处“被抛到”的地方。可我真又是多么希望家乡能变得让人喜欢呀,并为此愿 付绵薄之力。
不过,我的确喜欢家乡的美食,可细想,我又真是不爱它。 喜欢它,一是习惯了,二是它确实色香味俱佳。不爱它,是说我实在不想再为它做什么贡献; 原因之一是它已然耗费了吾土吾民太多的财源和心力,二是它还破坏生态,甚至灭绝某些物 种。
喜欢但是不爱,爱却又并不喜欢,可见喜欢与爱并不是一码 事。喜欢,是看某物好甚至极好,随之而来的念头是:欲占有。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 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随之而得的激励是:愿付出。
尼采的“爱命运”也暗示了上述二者的不同。你一定喜欢你 的命运吗?但无论如何你要爱它;既要以爱的态度对待你所喜欢的事物,也要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你不喜欢的事物。大凡现实,总不会都让人喜欢,所以会有理想。爱是理想,是要使不 好或不够好的事物好起来,便有“超人”的色彩。喜欢是满意、满足、甚至再无更高的期盼, 一味地满意或满足者若非傻瓜,便是“末人”的征兆。
把喜欢当成爱,易使贪贼冒充爱者。以为爱你就不可以指责 你,不能反对你,则会把爱者误认为敌人。所以,万不可将喜欢和爱强绑一处。对于高举爱 旗——大到爱国,小到爱情——而一味颂扬和自吹自擂的人,凝神细看,定能见其贪图。
爱情也会有贪图吗?譬如傍大款的,哪个不自称是“爱情”? 爱国者也可能有什么贪图吗?从古到今的贪官,有谁不说自己是“爱国者”?上述两类都不 是爱而仅仅是喜欢,都没有“愿付出”而仅仅是“欲占有”。喜欢什么和占有什么呢?前者 指向物利,后者还要美名。
爱情,追求喜欢与爱二者兼备。二者兼备实为难得的理想状 态,爱情所以是一种理想。而婚姻,有互相的喜欢就行,喜欢淡去的日子则凭一纸契约来维 系,故其已从理想的追求降格为法律的监管。美满家庭,一方面需要务实的家政——不容侵 犯的二人体制,和柴米油盐的经济管理,倘其乱套,家庭即告落魄,遂有解体之危;另一方 面又要有务虚的理想或信仰——爱情,倘其削弱、消失或从来没有,家庭即告失魂,即便维 持也是同床异梦。爱国的事呢,是否与此颇为相似?
不过,爱情的理想仅仅是两个人的理想吗?压根儿就生在孤 岛上的一对男女,谈什么爱情呢?最多是相依为命。孤岛上的爱情,必有大陆或人群作背景 ——他们或者是一心渴望回归大陆,或者原就是为躲避人群的伤害。总之,惟在人群中,或 有人群为其背景,爱情才能诞生,理想才能不死。仅有男女而无人群,就像只有种子而无阳 光和土地。爱情,所以是博爱的象征,是大同的火种,是于不理想的现实中一次理想的实现, 是“通天塔”的一次局部成功。爱情正如艺术,是“黑夜的孩子”,是“清晨的严寒”,是 “深渊上的阶梯”,是“黑暗之子,等待太阳”;爱情如此,爱国也是这样啊,堂堂人类怎 可让一条条国境线给搞糊涂呢!
良善家庭的儿女,从小就得到这样的教育:要关爱他人,要 真诚对待他人,要善解人意,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怎么长大了,一见国、族,倒常有相反 的态度在大张旗鼓?还是没看懂“喜欢”与“爱”的区别吧。不爱人,只爱国,料也只是贪 图其名,更实在的目的不便猜想。爱人,所以爱国,那也就不会借贬低邻人来张扬自己了—— 是这么个理儿吧?
53、农民工的前身是盲流
在浙江西南,在仙霞岭皱褶里一个叫黄坛口的山旮旯,我国 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水电站——乌溪江黄坛口水电站就座落在这里,因而有“中国水 电的摇篮”之称。
1958 年冬,电站大坝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在离建设工地 不远的山坡上,有几排毛竹和茅草搭建的工棚,在前面一排的西面一间,住着一对年轻夫妻, 丈夫是厂里的技术员,是受当时的华东电管局派遣来这里工作的,妻子是个文盲,本在四川 乡下种地,只因快过年了,不远千里来探亲,住进了丈夫的工棚。
丈夫忙于大坝上工作,因而往往是她一个人呆在工棚里。
经常有挑砖或背水泥的人经过工棚。她壮着胆子大声问:喂, 给哪里背水泥?
那伙挑砖背水泥的人并没有听懂她那带着浓重四川乡音的非 常生硬的普通话,但既然有人打招呼,也就纷纷歇下肩上的重物,进工棚讨水喝,一个看似 领头的人自告奋勇地自我介绍:我们是溪对面修瓦窑的。
她又问:还要不要人?
领头的环顾四周,这除了一伙挑砖背水泥的和正用手势比划 表达意思的她外,没有其他人,就问:是你吗?
她怕自己蹩脚的普通话引人笑话,就没再吭声,只是重重地 点头。
领头的放下水碗,从头到脚打量着她,围着她转一圈,再转 一圈,忽然哈哈大笑。众人也跟着笑。
她不知道自己哪里又让人笑话了,脸颊涨得绯红,低头审视 自己片刻,总算搞明白他们为什么发笑,原来问题就出在自己这件外褂上。这是件新外褂, 去年过年前亲手缝制的,除了社队年终分红和年节串门,平时是舍不得穿的,如今来探亲又 穿上了,而挑砖背水泥的都是青壮男劳力,一个弱女子怎能吃得消干这累活,何况自己还穿 着新衣裳,在他们眼里分明是个来工地探亲的干部家属。她胡乱地打着手势,大声说:我在 社队里评的工分是10 分,比男劳力挣得多。而领头的笑得更欢了,还摇摇头,表示没有听懂。 她急了,索性脱了新外套和棉袄扔一边,一把夺过领头的水泥包扛上肩,驮着沉重的水泥包 踉踉跄跄往前走。
其时正是严冬,凌历的风刮得手和脸生疼,她穿着单衣不管 不顾,驮出好远一段路,众人都不笑了,领头的追上来说,歇下歇下,你跟我去呗。
就这样,她跟着这伙人去瓦窑干起了青壮男劳力才干的活, 背水泥,挑砖,也挑砂石。她很庆幸终于找到了工作,有了工作就有了不回四川老家的理由。 丈夫将从工地上捡来的板头钉成一只木板箱,这在当时是最豪华的家具,也是他们的全部家 当。
瓦窑修好后,她长期在电站食堂养猪和烧锅炉,也到乌溪江 边筛沙石料,也走村串户穿棕棚,在电站里呆了二十八年,还生育了三个儿女。她的身份是 什么呢?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是农民工,但当时是没有农民工这一说法的,在工地里工作 的叫国家干部职工,在乡下种地的叫人民公社社员,不在政府计划之内而离乡背井在工地上 打工的叫盲流。国家干部职工和人民公社社员都是革命群众,盲流则和“地、富、反、坏、 右”一样,是革命的对象。后来政府认可了她的打工身份,不再是革命对象,叫做“非计划 的长期的临时工”。
农民工的前身是“非计划的长期的临时工”,再前身就是盲 流。
她就是我的岳母大人,病故已经十多年了。
5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 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 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 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 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 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 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 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 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 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 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 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 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 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 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 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 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 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 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我已经身在何处?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 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 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 的时刻。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 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55 、 参透人生便是禅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我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涉 及思想,让我困惑不已。随着人生境遇的不断改变,禅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么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参禅悟道,需要 人生的大智慧。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我顽固地认为,修身养性固然不错,但我绝不可 能达到不恨不怨的豁达境界。试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会不怨天尤人?生活中,被 人伤害,为什么不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向敌人示弱,为对手鼓掌,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一种 懦弱行为?难道好人就是软弱可欺的吗?
一直很欣赏这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 像一座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 直到有一天,读到以下四句偈语,一颗心才突然了悟,原来烦恼都是自己找的:“菩提本非 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无一物,怎会染上尘埃?这之后,人生所有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了。当心灵变得博大, 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静。那禅精要义,就如奔流的溪水,温暖地流淌,滋 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原野郁郁葱葱。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 “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 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 絮自飞。”不惑之年的我,沉静地微笑。智洪与赵州禅师的境界,我永远无法企及,但我可 以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不断地接近。
在偈语妙谛中参透禅机,在禅意玄机中觉悟人生。正所谓,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佛说原来怨是亲。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也要拿他们当自 己的亲人,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种种人生的磨难,我们的心灵就无从升 华。心宁静,以致远。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间。人活着应该是努力让心灵得到升华, 把现实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你关心的,应该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 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天下无物不美,但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
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 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 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 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 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56、珍惜
爱情就应该像这样子,甜蜜得让人晕眩。夏加尔的《街上空 中的恋人》使你相信,这种纯净的幸福可以蔑视所有的世态炎凉。
清淡的情怀,清淡的快乐,清淡的宁静。拥着心爱的妻子在 空中飞翔的情景,夏加尔画了一辈子,无论以怎样的心绪端详,我总会想到一个美好的词: 岁月静好。
“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碧空、鲜花与爱情。” 与妻子贝拉厮守的35 年里,夏加尔珍惜每一刻的喜悦,将平常世俗之情演绎成怦然心动的牧 歌。只要细细品味,便能与他们一起分享这跨越时空的真情,比童话还不可思议,比冷峻的 现实更加柔软,人生的一切不如意,灰飞烟灭。
贝拉的离世,让夏加尔的世界轰然倒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里,他痛苦得不能作画,直到遇见第二任妻子。但贝拉似乎是他唯一的迷恋,此后41 年,他 依旧画着记忆中的贝拉,在自己创造的永恒里,讲述天空中的爱情。
98 岁的夏加尔是美术史上罕有的画家,他以令人心醉的烂漫, 表现永远不醒的梦。在他那不灭的理想和梦幻的色彩背后,总有一股沸腾的力量在画布上涌 出。
就好像冰心先生,世事沧桑,都凝固在《繁星》、《春水》里, 像小桔灯一般,柔和而不激烈,没有所谓的惊天动地,只有对平凡生活的珍惜,却让无数人 读懂了爱的哲学。
生命里总有不可言说的遗憾,失去了,才体会珍惜的分量。 想起十几年前,跟作家冒舒湮的失之交臂,总觉得是个心结。舒湮先生是风流才子冒辟疆的 后人,家学渊源,父亲冒鹤亭被称为一代诗翁。因着家族的厚重,年轻时的我不敢造次。在 他去世前,我们曾约定采访,但觉得准备不够,便搁置下来。我记得先生最后的电话:我时 间不多了,有太多的秘密不讲出来,是个遗憾。我只告诉你一件事,你就知道它的历史意义。 先生的确说出了让我分外吃惊的事,但更多的历史细节他说见面讲。可是不久先生就走了, 留给我锥心的痛。
荣耀也好,平庸也罢,懂得珍惜,所有的日子都值得珍爱。 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人物的Facebook 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因将全球5 亿人 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建立社交关系而入选。年仅26 岁,身家40 亿美元的马克,如今仍和华 裔女友租住房子,每天开着旧车上下班,在卖15 美元自助餐的餐馆前排队。生活并没因财富、 名望而改变,而忘乎所以。
珍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新近再次采访中国移动董 事长王建宙,很是感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掌门,采访前,他亲自发短信,对 几种采访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他现场随性地任摄影记者拍摄,回答任何问题都不兜圈子。临 别时他在门口的一幅照片前停下,这是王建宙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与20 多位全球CEO 的合影,他对我说:“这里面每个人都有故事,像我的老朋友爱立信CEO 思文凯,他现任BP 董事长,碰到大麻烦了。北电的CEO 迈克·扎菲罗夫斯基,那时我问他,能不能撑得住,他 说撑得住,结果还是破产了。这个诺基亚CEO 康培凯,最近下台了。这张照片是我们在刚进 入金融危机时照的,几年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日本禅师铃木大拙曾说,佛教有“四恩”:国恩、亲恩、师 恩和众生恩。前三恩是道德伦理,易解,可众生恩不常说。众生恩通俗地讲即珍惜一切,对 一切表示感激的一种态度,是生活的根本。铃木大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和尚到山 中造访高僧。途中,看到河流中漂来一片菜叶,一和尚说:“如此不珍惜东西的人,不是高 僧,不去求教了。”另一和尚发现河上游有位穿破衣的和尚,正手拿竹竿追这片菜叶,于是 他们拜此人为师。
珍惜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
57、安静由己
“静以修身。”
很早就知道这句话,但真正喜欢,还是在后来。
发生了许多事,经历了太多的热闹,终于慢慢地静了下来。
曾经在杂沓声中狂野奔跑的马,马蹄慢下来,散下来,晶莹 的汗珠静静地滑过热气蒸腾的皮肤,隐约滴落有声。蓦然间,感到岁月静好,一种悄悄弥漫 的幸福和美就这样柔软地击中我的心,让人微笑而泪下。
热闹,热闹,真的曾经热闹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 绚烂,可是在热闹中为什么不能抓住幸福之尾呢?
有人说:“一个不停行走的人,他不会幸福,因为他不能回 忆;而一个不会回忆的人,他是不能安静的。可能,安静是幸福的基础吧。”
哦,热闹得连回忆都没有了,或者说连回味都没有了,这怎 么能够留住喜欢安静的幸福呢?
幸福原来跟狂欢不同,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犹如浪涛裹挟 着幸福的浪花滚涌而去,残留下的是抹平的一览无余的薄凉沙滩;烟花的热闹、狂欢,突如 其来,又刹那成空,苍凉的感慨暗如夜色,深不见底。这样的心,这样的人,连回首都不愿, 连安静都不耐,如何去看那幸福笑靥如花?
米兰·昆德拉在《慢》中写道
:马车消失在晨雾中,我 启动了汽车。
静消失,闹神速登场,幸福也就被甩到身后了。那么,谁的 幸福还在原地打坐,心无旁骛地等待主人乘着马车归来?
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不断重新走向自己的过程。那么,这个 过程一定不是乱哄哄的怀疑,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翻译、被解读,而是安静下来。静下 来,轻声地呼唤自己,让心灵的尘埃被时光的清风拂去,远离喧嚣,自己和自己合二为一, 眼含热泪地道一声:“我回来了,一切都还好吧?”
“静以修身”,只能是自始至终的静,“鸟鸣山更幽”的静, 天荒地老的静。
在静中修自己,寻自己,找到了,回来了,然后才发现,幸 福也跟来了。那么近地贴着你,那么紧地拥抱着你,再也不分离,再也不望眼欲穿,再也不 疲惫憔悴雾茫茫。想起人生的生动皱褶,一种神奇的美出现在空中,舒缓而优雅地盛开在安 宁如昔的心里。
安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够将自己交还给安静, 也只有愿意安静的人才会有安静的可能。
安静着的人是真实的人,是知道感恩和惜福的人,是喜悦如 莲、静心如草原之草的人,是知晓生命秘密的人——这个世界始终以一种安静独特的方式爱 抚着能够静观、静听和静思的人。
一本新出的杂志在约稿函中写道:“在留白的空间里,在时 光的缝隙里,听见指针走过的轻微声响。须臾世界里,开满新房的玫瑰花。”
有人说,这些话华丽而空洞。
不,也许只是有人不习惯这种静——安静的大海会很美.但 她并不是空洞无物的。
安静由己的人无物可失,也无须逃离,是自然的富足,是和 谐的圆满,有安定的幸福,有自由的当下和未来。静,是一种无须速度的抵达,也许出发点 就是目的地,逝去的只是时光。
散文家刘亮程在《一切都没有过去》中感叹不已:“我走了 那么多地方,读了那么多书,思考了那么多事情,到头来我的想法和那个坐在街边打盹儿的 老人一模一样。你看他一动不动,就到达了我一辈子要到达的地方。”安静就是这样,神奇 而美妙。
实际上,能够深深打动我们的不是热闹到狂欢的喧腾,也不 是快速到燃烧的激情,而是缓慢的安静,博大的安静,自在的安静,在天地间跟自己生死不 离的安静。
一位诗人在奔走多年后写道: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 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 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宁静。
58、途中树
我路过很多个城市,站台,村庄,小镇,我常常很快就忘记 了它们的容颜,还有那些模糊不清的路人的面孔,但那些一闪而过的树木,却如一枚印章, 印在我记忆的扉页,再也祛除不掉。
我记得一次坐大巴,从家乡的小镇去北京,有8 个小时的行 程。是让人觉得厌倦的旅程,车上不断放着画面劣质的碟片,窗外是大片的田地,在晚春里, 千篇一律地绿着。车上的人皆在枪战片的喊叫声里昏昏欲睡,我则看书,偶尔累了,才看一 眼路边那些还荒芜着的山坡,或者赶羊吃草的农人。
而那片花树,就是这样映入我疲惫视野的。它们安静地站在 路旁,接受着风雨,也迎接着沙尘。它们的周围,是堆积的石块、砖瓦,还有日积月累吹过 来的沙子,柴草。这是一片荒废的土地,生命的脉象气息微弱。而那几株花树,却如此生机 地点辍着这片荒野。它们长在蓝天之下,并没有因为出身卑微,就辜负了这一程春光,反而 愈发旺盛地绽放着。
它们的花,有绢纸一样的质地,微微地皱着,可以触摸到内 里的经络。这一树花,竟有白色、粉色与紫红三种颜色。在阳光下,它们争先恐后地繁盛着, 吸引着远道而来的蜜蜂、蝴蝶,还有我们这一车路人的视线。
我很快地拿出了相机,啪啪啪地拍了很多张照片。旁边便有 人说,今日这些花朵,明日就全谢了,也只有在你相机里才能长久。我不解,他细细讲述, 这才知道,这种绚烂的花树,名叫木槿,也称扶桑,此花朝荣夕衰,但旧的凋零,即刻有新 的补上枝头,所以在整个春夏之日,路过此地的车辆,总不会错过它们这一场美丽的花期。
我一直觉得,它们是为每一个路过的旅客而生的。它们站在 天地之间,用最盛烈又最朴质的姿势,给每一次注视,一次温暖的慰藉。这样的慰藉,是双 向的。我相信我那一眼的惊异,也曾为这几株孤单的木槿,以及那些只有一次生命的花朵, 注入过点滴的勇气与信念。尽管,木槿本身,所代表的就是坚韧永恒的美。
我也记得在一些火车只停留一分钟的小站上,会见到一株株 向上寂寞伸展的法桐。它们灰褐色的枝干,沉默着冲向那暗灰的天空,犹如一个寡言的男人, 背负着俗世中的责任,一言不发地前行。
如果是夏日,它们密实地枝叶会给那些生活枯燥单调的小站 服务者以最切实的荫凉与安慰。它们阔大的叶子,承载着这个站台火车穿梭般过往时留下的 尘灰,还有那巨大无边的哐当哐当声。这是一种胸怀极为宽广的树木,它们不仅生长在旷野, 更葱郁着城市。它们吸附着人类排解的垃圾,却吐露着洁净的绿色的空气。而且,一旦在城 市扎根,它们便努力地向上向下伸展,试图将那野性的生命,注入嘈杂喧嚣的人群。
而在冬日的旅行中,它们那裸露的遒劲的枝干,则同样温暖 着旅人无处可以安放的视线。它们的科属,是悬铃木,很美的名字。你们可以想象,在冷寂 的冬日里,它们挺拔地站在薄凉的阳光下,每一个枝干上,都悬挂着乖巧的“铃铛”,犹如 圣诞树上挂着的糖果。风吹过时,它们在风里发出细微的响声,只有细听,你才能分辨得出, 哪儿一种声音,才是那些可爱的小球发出的絮语。
城市的四季,就这样从它们手掌一样向上托起的枝干上滑过, 犹如一叶轻舟,滑过江心的微波。
而人的生命,也在与这些绽放或者不绽放的树木的注视中, 穿过一重一重波澜起伏的春秋。
59、微笑——勇 敢的宣言
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在生活的河流 里,有碧波荡漾也有逆浪翻卷,有水缓沙白的平川也有礁石林立的急弯险滩。放舟平湖,一 帆风顺固然是天下人之心愿。可是,人生俗世间,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因此,我们不 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工作,更要学会在逆境中奋斗、拼搏,在痛苦的时候,要笑着流泪!
笑,是一种力量,是生命的能源,是一种最佳的生命状态, 是一片永远灿烂的生命的阳光,一朵永远鲜艳的青春花朵!
笑是一种武器,是同一切苦难一切邪恶进行战斗的盾甲和刀 枪!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泪水拌和的笑决不是失败者的绝望呻 吟,而是战士的呼吼。只有真正经历了磨难也因而真正懂得了生活的人,才会笑着流泪!泪 水浸泡的笑里,有对于失败与痛苦刻骨铭心的感受,有对于人生命运的彻悟!因此,流泪的 笑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笑着流泪是一种佛性,如拈花微笑的佛,真正懂得了人生真 谛世界奥妙。其实,佛也有眼泪,佛的眼泪深藏在知而不言的笑意里,那是彻悟了整个世界 过去未来的一种智者的痛苦与隐忧。佛始终微笑,因此,佛强大而永恒!
人生多磨难,只有强者才能抢关夺隘一路向前,最后到达人 生的终点。而只有学会笑着流泪,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60、简单地生活
简单地生活,不是如佛家般脱离红尘,置身世外;也不是如 庄子般主张“绝圣弃智,擢乱六律”,而是以一种澹然的心境宽待生活,在“风烟俱静,天 山共色”的悠然襟怀中,体会“天凉好个秋”的情怀。
简单地生活,也不是凡事无争,敷衍生活,而是心平气和地 从事你的工作与生活。独处斗室时,你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在书林翰海中徜徉忘神;挚友相 聚时,你舌粲莲花触处逢春坦荡磊落,在亲情与友情中怡然自乐;就是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 你也能因妻子动情的娇嗔而如沐春风,因孩子可爱的迓语而快慰不禁。甚至最单调的锅碗瓢 盆交响曲,你也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去赞美:“呀,简单的劳动正在丰富和美化着我们 的生活!”??总之,在纷繁的世界中抛去苛求,简单地生活能帮助你重新找到迷失了的自我, 恢复为利欲蒙蔽的本性,使你多一份诗意,多一份潇洒,多一份平和,多一份自我欣赏与肯 定!
有位哲人说:“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 心情上的海阔天空。”在诸多示顺与不平时,此话使人蓦然觉醒:
原来我们对生活牢骚满腹,首先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太复 杂;我们怀疑外部的事物是否合理,首先是由于我们对自己本身是否合理有怀疑!真正值得 珍惜的不是其他,而是不为物累的睿智、平淡隽永的自得、真诚无欺的自爱,简言之,即简 单地生活。
苛责生活,晴空满是阴霾,四顾尽成危道。宽待生活,恶澜 可成清流,狂飚自成和风。简单地生活,潇洒就在自身,红尘便是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