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高 考 作 文 提 分 秘 籍 1 1 .多向思维立意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关乎作文的成败。苏 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如:变常 见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纵论 价值;或从生物科学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多向思维的方法很多, 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的多向立意法有以下五种:
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 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 年高考作文, 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 事物的认知。
逆向立意法,又可称为“反弹琵琶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 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 阐发新见解。如一道云南高考题:“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 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 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从这个 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 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小 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 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考生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 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果大同大异, 缺少创意。有位考生独辟蹊径,认为“两扇窗子都没有开错”,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应该是 丰富多彩的,既要用乐观的心态欣赏窗外的阳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窗外的不幸;既要 乐其当所乐,又要悲其当所悲。失去了对弱小者、不幸者的关爱、同情乃至哀伤,这样的感 情世界是不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这位考生发人所未发,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纵向立意法,即着重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 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纵向立意。人和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 识、看法、情感、态度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对“珍惜”话题,我们往往不是天生就懂 得珍惜,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此可以纵向立意:学会珍惜;终于懂得珍 惜„„
横向立意法,即着重从空间联系着眼来确 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横向立意。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 “珍惜”话题,珍惜地球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珍惜自己拥有的一 切你会更加幸福;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珍惜绿色就是关爱生命;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生 活 因 珍 惜 而 更 加 美 好; 人 生 因 珍 惜而 精 彩 ; 珍 惜你 所 拥 有 的 你会 更 快 乐„„
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 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 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 “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却也有人乐此不 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 之苦。再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会因人、因事、因时空等因素不同而存各种错综 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对待地震灾难,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 的团聚”的观点„„这样认识、立意可会更高一筹。
【 例 文 借 鉴 】
水 , 灵 动 的 历 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 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也 赋 予 人 类 以 灵 性 。 大 禹 治 水 , 惊 叹 于 自 然 , 慑 服 于 天 地 。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 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 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觉置身于当年那浓烟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 歌可泣的历史, 赋予了水 无尽的雄浑 ;是水,演 绎了一曲曲 英雄颂歌。
南北朝久远的笛韵笙歌都消散退去了,只 有秦淮河水依旧汩汩流淌着四朝的繁华。但一声声的丧国之钟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晓风残月 的美景。只留下一丝惆怅,供后人去凭悼,去哀念。
“尽道隋亡为此河”京杭运河早早地就敲 出 了 隋 朝 的 末 音 。 “ 水 殿 龙 舟 事 ” 结 束 了 这 个 短 命 的 王 朝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 漪沦”一声炮响,滚滚的珠江水也要为汹涌的铁骑让道,中国的河流开始流淌出悲哀的泪水。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 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 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 年代淘米洗菜,60 年代洗衣灌溉,70 年代水质变坏,80 年代鱼 虾绝代,90 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 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丽姿。
然而,新世纪,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 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 的 源 源 本 本 , 是 中 国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洗 涤 了 它 的 容 颜 。
水,流过历史,穿越了它时光的沉淀,流 淌出它的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那么, 这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水 , 流 过 历 史„„
本文则是采用纵向立意法的典范之作,河 水流淌,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千古兴衰尽在悠悠河水之中。作者以河为媒介,叙述了历代王 朝的兴盛与衰败,记载了中国的发展史。一曲河南民谣敲响了环境污染的警钟,具有时代特 色,提高了文章的立意。末段面对岁月河,以史为鉴,发出对未来的思考。读来余味无穷。
【 例 文 借 鉴 】
宝 钗 鸣 冤
小女子宝钗择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 一 番 , 才 发 现 世 人 对 我 有 诸 多 非 议 , 小 女 子 我 实 在 是 冤 枉 啊 !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 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 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 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弟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 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 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 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与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 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 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的“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 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 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 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流露真情了吗?但林 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 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 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 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 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眼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 以 感 情 的 亲 疏 远 近 来 看 人 , 这 样 小 女 子 沉 冤 可 以 得 到 昭 雪 了 。
本文运用逆向思维,从宝钗鸣冤叫屈的角 度入笔,大胆打破了世人褒“黛”贬“钗”的思维定势,借女主人之口,向世人发出了发自 内心的呼唤和呐喊:不要再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全篇构思巧妙,借用文学形象回答哲 理问题,将抽象富于形象的叙述之中,使文章立意独特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