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一)

  一、如何开启思路,搜寻和积累论据材料?       (一)注意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

       要想在写作或作文考试时候能够文思泉涌,就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  能产生质的飞跃,使自己下笔如有神。

       适当地背诵现成论据资料,特别是新鲜的资料,可以有利于开启思路,但是单纯的记  忆背诵,不如每日花些许时间,将一两则课内外文字资料解读一番,并做几十字的笔记,不  但能增强有意记忆的效果,而且更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1、按一定顺序梳理并编排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事例、故事、寓言、背诵的名言警  句、诗词赋以及文史知识,编排成语故事,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课本上所见到的  事例。

       各科课本内的故事较为熟悉,如果课后将其梳理一遍会加深印象,即使在考试时的紧  张匆忙时刻,也容易搜寻和使用。而且在课外从多方面联想,发掘材料的意义,就会发现别  人从没有发现的道理,这种老题新作,就是创新。

       【编排方法建议】

       ⑴概括一句话事例或故事。

       每个事例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结果怎样”的内容,用  一句话概述事例或成语故事,并且说明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论证什么道理。

       如果一个事例可以多用,可以在事例后面注明可以论证的几个论点。如果可能,建议  从不同角度概述事例来论证几个论点。每个论点用一个单句或一个复句概括事例来论证。

       当然,这只是一种知识梳理的方法,用一句话提要,目的在于便于记忆和节省时间。  在写作实际应用时,你可以根据需要,还原材料;或者用几句话把问题说清。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加深你对所学事例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审题立意能力,这也是语  言运用的缩句训练,一举多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触龙说赵太后》

       Ⅰ、无私才能无畏

       ——为了救国,触龙冒死进谏太后送子当人质。(单句)

       Ⅱ、父母爱子则为之作长远打算

       ——触龙劝谏太后,为让长安君今后能够立足于国而送他当人质解救国难。(长单句,  双宾句)

       ——触龙要求送子参加皇宫卫队,让他为国建功立业。(承接复句)

       Ⅲ、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巧言来自真心。

       ——触龙句句闲语闲情,步步委婉讽喻,危词警动,说服太后送子为人质。(承接复  句)

       Ⅳ、忠言未必逆耳——触龙话保健,论爱子,情理结合,说动太后为国送子当人质。  (承接复句)

       Ⅴ、说好话才能办成事

       ——触龙夸太后为燕后“计深远”,剖析诸侯为子孙“计短”的教训,言之有理有据  有情,打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触龙以爱子为话题,沟通情感,说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⑵抄写语文课文有关目录,并注明课文可以作为哪些论点的论据材料。

       这种方法较为简易容易记忆。

       【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以小见大。

       (以闺房琐事论邦国大计。《古文观止》的编者赞叹:“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  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②寓教于乐。

       (谈笑风生,于闺房私语趣事中引出严肃的谏题。)

       ③学会说话艺术,办好事情。

       (从自身取譬,巧妙说理。)

       以上加下划线的部分即论点提要。整理时可以只整理论点。但如果有好材料或想法可  以用括弧加补充说明。

       ⑶把课文中的文史知识(主要是诗人生平事例)与有关诗文结合编写论据素材。

       【例】

       杜甫忧国忧民,自家屋漏,疾病缠身,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心声。

       陆游心系国土,僵卧孤村,尚思戍守轮台;行将作古,仍望收复九州。(改写诗句)  

       这种训练,可以与文史知识记忆和古诗文背诵一起进行,使各种训练相辅相成,提高  学习效果。

       ⑷把常见的名言警句和富有哲理意义的诗句一起编排。

       【例】

       认识事物

       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还可以改写诗句:莫为浮云遮望眼,只缘明灯  照心房。)

       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编排顺序和制作题库方法

       Ⅰ、可以以故事的主题或故事题材为分类标准,按主题或题材的第一字的字母顺序编  排事例。

       Ⅱ、因为一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因此语文课内材料可以按语文书的册数及  其课文目录编排。

       Ⅲ、用文摘卡片分类制作材料,把卡片放进专门的抽屉或纸盒,并在每一类前用分类  卡分割。

       Ⅳ、用活页制作材料,在活页本前两页制作目录以便查寻。

       Ⅴ、对于所学文史知识(文学家人物或事件)按时间顺序编排。

       2、设置书报剪贴和读书笔记本。

       书报剪贴本可以按内容题材编排。在剪贴书报之后,在书报文章下面概述内容、提取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

       【训练示例】

       压缩下面一段来自网站的资料,并且从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自信的价值

       2001 年5 月20 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  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    他,这是自1975 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  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 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着称于世,学会有一个  传统,就是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要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  克林顿当政期间,学会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内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 年期间,  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  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 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必要实习题  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  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波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  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  斯洲有一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  场,发现农场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  把小斧头,虽然从您现在的体质看,这种斧头显得太轻,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  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这样一把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  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给我汇来了15 美元。

       乔治·赫波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 年,  26 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  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就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个目标不  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乔治·赫波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  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  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答:

       【解题分析】

       原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因此它在导语部分已经概述事情主要内容。即介绍了人物、  事件和结果。但是这则消息的起因很重要,它是材料的主题所在,因此概括时不能遗漏。

       【答案示例】

       Ⅰ、压缩文段:

       2001 年5 月20 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  小布什总统,为此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  1975 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学员登上了  如此高不可攀的领奖台。

       这项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 年,26 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  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就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  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Ⅱ、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信心常常使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困难。

       分论点:

       ①有信心的人往往可以变渺小成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②缺乏信心往往并非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常常却是因为缺乏信心。

         这种积累论据资料的练习涵盖了审题、立意、编写论据和语言运用的训练。

       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和考试的文段,也可以按照压缩文段和编写论点的方法积累起来  编写论据资料集子。

       3、报刊、杂志、电视和电脑网络的新闻时事、电视各种栏目中所播的事例。儿时所  听的故事记录和读后笔记本。

       做法与上面一样,可以简单记录后压缩文段,而后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收入汇编  本。

       4、作文命题的提示语、文言阅读段、现代文阅读段、课外阅读材料摘录、概述本和  读书笔记本。

       5、仿句、扩句、缩句和变换句式练习。

       将所做过的仿句、扩句、缩句和变换句式练习汇成一本,作为道理论据或者事实论据  收集。

       6、浏览名言警句格言词典和论据大全,摘录部分写成阅读笔记收存。

       将名句作为中心论点,自己仿写两句作为分论点。或者选择部分论据大全的材料,缩  写、变换角度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收集成册。

       这样经过消化后的书本材料,会记得更牢固,便于提取和使用。

   (二)写作时,从题目(话题)或材料入手,寻求相似或相反的事件或相关的名言、警句、  格言、俗语、成语和诗句。

       认真审题、弄清楚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含义是开启材料之门的最重要的基础。如  2001 年的高考作文话题“诚信”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如果全文只论诚实或者只论守信,  那就失之偏颇了。如果把它理解成真诚、信任、信心、诚恳等,那就有离题之嫌了。因此只  有审明题旨,才能开始搜寻论据材料。

       因为论据的选择是典型的,所以我们可以思接千载,眼观八方,搜寻古今中外的事例  作为论据材料;也可以选择身边小事,以小见大地论证论点。

       1、从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入手,寻求相似事件和对立事件。

       材料作文和部分话题作文的题目会提供一些材料,或要求你根据材料作文,或启迪你  的思路。我们可以据此展开联想,搜寻相似或相反的事例作为论据。

       【训练示例】

       阅读下面作文试题,而后找出1—2 则与至相似的材料作为编写论据素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某网站“4220 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  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担心: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  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  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  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4 年全国卷(三)作文试题

       答:

       【答案示例】

       1、课内材料举隅: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终生服苦役的罪犯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当石块靠近山头的时候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

       谈及这个神话故事,19 世纪法国文学家加缪认为人就是这个西西弗斯,终生“劳而  无功”,饱受苦役的折磨,因而悲叹人生无望而没有幸福。

       但风烛残年的歌德却用另一种调子论及西西弗斯,他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快乐幸运的。  就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谈的都是同一件事,但是悲观者因劳而无功的结果而痛苦,乐观者却因不停往上推石  头的奋斗过程而庆幸,二者的人生观、幸福观和思维方式有多么巨大的不同啊!

       可见,在有些时候,是否快乐幸福,全在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据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文《人是什么》材料编写

       Ⅱ、课外材料举隅

       A.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  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出自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  巨匠霍金笔下。

       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记者发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  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面对这个突兀而尖锐的提问,霍金面带微笑,用那根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敲击键  盘,打下了以上的那段文字。

       命运对霍金可谓苛刻:他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他失去了许多。可他换个  角度思考问题,他感到自己仍然拥有很多,仍然很富有很幸福,因此对生活充满了感激。

       B.清人《行路歌》写得好:“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只一看,又  有挑脚夫。”一个小女孩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人,因为家里穷得连一双鞋子也穿不  起,偶然有一天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她才明白自己并非最为不幸。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  这样评价:“你比别人好,别人比你强”,这就是人生。不要执意要与别人去比什么,自己  觉得好才是真的好。只要用这种思维法来看生活,你的生活就会很幸福。

       2、从出题人的写作提示中,弄清文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章的立意有何限制,  由此展开联想,寻找论据材料。

       【例】

       2002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出题人显然是赞成选择帮助、反对见死不救。于是我们  就顺着出题人的提示“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  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思考:

       “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有哪些?应该怎么选择?

       从作者赞同在“生死抉择”时要助人联想——

       与材料类似的舍己救人的例子:

       课外例子举隅:

       一辆汽车发疯似的飞驰而来,女教师殷雪梅用身躯护住自己的学生,从“虎口”夺下  了六位小朋友的生命,自己却失去了宝贵生命。

       其他的心灵选择

       ——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或与自己利益相矛盾时的选择:

       ①个人与集体或国家利益矛盾时选择有利集体和国家。

       【例】

       Ⅰ、课内事例举隅:

       文天祥拒绝敌人高官厚禄的利诱,慷慨就义。触龙不怕触怒太厚而进谏。蔺相如为求    将相和睦国泰民安不与廉颇争位。烛之武不计名利夜访秦王退秦师。

       Ⅱ、课外事例举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的  选择。

       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  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拒绝国外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回国为振兴国家作出  了巨大贡献。

       ②个人与他人利益矛盾时选择有利于他人。

       【例】

       Ⅰ、课内事例举隅:

       信陵君不顾自身安危窃符救赵国。杜甫只愿千万广厦大庇天下寒士,宁可“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Ⅱ、课外事例举隅:

       高耀洁教授是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8 年来她倾尽自家积蓄 50 多万元,编印近  70 万份《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小报,常年奔走于艾滋病高发区免费发放宣传小报;还出版了  30 万册《艾滋病、性病防治》的书,呼吁全社会关爱、善待艾滋病人,警示人们远离性病困  扰。她资助过164 名艾滋孤儿,还通过合法手续联系无子女家庭收养一些贫困艾滋孤儿。

       高教授“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心灵选择和人生理念受到国际推崇。第55 届  联大主席霍尔克里曾面对世界媒体赞誉高耀洁倾尽心血、矢志不移义务宣传防艾知识的高尚  精神。

       2001 年全球卫生理事会授予高教授“乔纳森·曼恩健康人权奖”。授奖大会上,联  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赞她为“第一位在中国农村从事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的女性活动家”。  

       ③个人利益与道德观念或良知发生矛盾时选择遵从道德观念和良知。

       课外事例举隅:

       Ⅰ、1980 年,刘再荣的未婚夫、南京部队某部工程兵彭小保因工伤两下肢瘫痪,大  小便不能自控,成为特级伤残军人。

       面对飞来横祸,刘再荣应该怎么办?她和彭小保的订婚没有法律效应,她可以选择不  嫁给仅一面之交就订婚的彭小保。

       然而刘再荣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做出了心灵的选择,她在父亲的支持下,毅然挣脱了  人们的好心相劝,和彭小保结为夫妻!从此日夜厮守,独担家务,支撑门户,为丈夫测体温,  量血压,打针换药,端盆接尿,清洗身子,按摩理疗,访郎中,找草药,用温情抚慰无端发  脾气的丈夫,费尽心机,无微不至。为了全力护理丈夫,她放弃了工作的机会,还放弃了上  北京出席表彰大会领取奖牌的机会。

       “让他开心,就是我的幸福”,这就是在丈夫利益和自己幸福二者不可兼得时的选择,  在个人利益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的选择!

       Ⅱ、十几年来,大足县珠溪中学玉滩分校的汤国民老师靠捡破烂和帮别人打铁挣钱无  偿资助了数十名贫困生,使很多学生才得以完成学业,其中还有一名学生在汤老师的资助下  出了国。为了学生成才,汤老师选择了贫困,至今还住在简陋的破房子里过着清贫的日子。  

       Ⅲ、车祸之后,导游姑娘选择先人后己,要求前来救助的110 战士先救旅客,最后救  自己,她说:“我是导游,先救旅客要紧!”因此她因抢救不及时而失去双腿。

       ④亲情或友情与原则或法度发生矛盾时选择维护原则或法度。

       课外事例举隅:

         Ⅰ、为严明军纪,打击倭寇,戚继光大义灭亲挥泪斩子。

       Ⅱ、为惩治奸邪,维护法度,包青天铁面无私忍痛杀侄。

       Ⅲ、06 年1 月10 日晚,家住潜江市的胡洪磊、倪刚和赵涛三人以乘车为由,将一辆  黑色桑塔纳出租车从熊口镇骗到偏僻的青龙沟路段时,伺机用铁锤将司机孙师傅击倒在路边  田埂上,抢走手机一部,现金700 多元,而后由倪刚驾驶出租车逃窜。

       11 日早晨 7 时许,胡洪磊的父母发现儿子伙同他人劫车杀人,立即送儿子到园林派  出所自首。警方根据胡洪磊提供的线索迅速布控,将其他两名嫌疑犯抓获。而在田埂上奄奄  一息的孙师傅也因群众及时报警而获救。

       日前追逃专项行动打响后,涵江警方多策并举,对逃犯及其家属展开宣传攻势,逃犯  家属经过激烈思想斗争,作出心灵的选择,市内出现了父送子投案,女劝父自首的局面。

       ⑤亲情或友情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选择维护国家利益。

       课外事例举隅:

       1852 年,丹麦作家安徒生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  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  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入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  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3、在话题或命题题目前后采用添加法分别加上记叙的几个要素后联想事实或故事作  为论据。

       ①时间或地点+题目。

       ②人(含国家和集体)或事(含过去的、不同环境的)+题目。

       【例】请以“合作”为议论文的题目,寻找适合的论据。

       答:

       【答案示例】

       Ⅰ、天堂里的合作(地点+“合作”)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  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  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  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  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Ⅱ、六国的合作(国家+“合作”)

       六国约纵离衡,力量强大。岂料中了秦国离间计,纵散约败,各国割地贿秦,最终国  破人亡。

       Ⅲ、将相的合作(人+“合作”)

       蔺相如宽宏大量避让廉颇,终使将相和睦合作抗敌,秦国一时不敢加兵于赵。

       Ⅳ、团队的合作(集体+“合作”)

       我国南极考察队有队员519 名,来自全国各地,但他们却是一个密切协作、井然有序  的战斗团队。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有极强自我工作能力,但他们在工作的每一阶段上,都能从  大局出发,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一种患难相依、  甘苦与共、互勉互动、团结一致的关系,谱写了一曲团结协作的赞歌。

       4、联想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的类似现象作为类比论证的事例论据。

       一般以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作类比或比喻论证时,这些论证应该放在开篇作引子以  引起兴趣,或者在每个部分的开头,这样才能由物及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论证道理。  否则。就显得层次颠倒,不合文章逻辑。

       【例】

         “合作”:

       狼群总会依据每只狼的特点分配任务。速度快的可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牙尖爪利的  可以负责攻击。只要狼群发挥每只狼的特点,互相协助,就是强大的熊也不能小视它们。在  当今社会也是一样,只有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个性

化与团  队精神的关系。

       “心灵的选择”:

       当一群斑羚被猎人追赶到悬崖边上时,为了种族的繁衍,老斑羚选择了牺牲自己,挽  救小斑羚。它们腾空飞跃,用生命搭建通往彼岸的天桥,让小斑羚在第一次凌空跳跃下落时,  踩着老斑羚的身躯,再次弹跳,成功地飞向彼岸,获得生存的机会,而老斑羚却一个个地落  入万丈深渊。

       5。联想有关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或诗句作为理论论据。

       【训练示例】

       请为话题作文“理想”选择几个理论论据。

       【答案示例】

       Ⅰ、只要一个人还有梦,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美国〗巴里摩尔

       Ⅱ、我不缅怀过去的历史,而致力于未来的梦想。〖美国〗杰弗逊

       Ⅲ、人类因梦想而永生;失去梦想,生与死无异。〖美国〗詹姆斯·迪恩

       Ⅳ、理想如星辰,我们要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英国〗

       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俄国〗托尔斯泰

       Ⅵ、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拉丁美洲〗

       此外还有联想成语故事、联想诗句扩写为事例论据等方法,这在编写论据时再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