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要过“三眼关”

   作文阅卷向来是一件繁琐、枯燥的苦差事,更何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几十万甚至  几百万的高考试卷!所以,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其实,在  多年的评卷“磨炼”中,老师们早已练就了一套“快速阅卷法”;当然,运用“快速阅卷法”  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一种省时、高效的评卷方法。那么,“快速阅卷法”究竟是怎样做的呢?  简言之,就是“三眼淘 汰法”。     一 、第一眼看整体      主要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布局是否合理——这是试卷  出现在老师面前那一刻的第一印象。若字体潦草、卷面肮脏、布局不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  段少字多密麻麻),就会让阅卷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厌恶之情骤然而起。此时,阅卷人对  你的作文已有了一个极差的印象和不好的分数了,你的作文亦有“全军覆没”或“大势将去”  之危险;要想“扶大厦于将倾”,除非你的内容非常精彩,否则,你是难逃“厄运”的。其  实,对“情节恶劣”者,阅卷老师连内容也不看就已经把分数定下来了。所以,我们决不能  忽视文章的形式美——真正的美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鉴于此,现提出对策:      1.书写认真。字体工整,不草不连;笔迹清晰,黑白分明;字在格  内,大小适中;卷面清洁,不涂不抹;字数不多不少(少则“残废”,多则“臃肿”)。      2.布局合理。头尾短小精悍。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  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    段落稍微多一点。  若段落太少,既不美观又无层次感,更让人觉得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一般情况下,千字以内文章分成7 段左右为宜。    3.选好文体。一般  说来,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清爽直观、  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给人整体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      二、第二眼看审题    主要看文章的审题是  否准确、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若审题错误、角度失当、立意不明等,  即平时所说的“跑题”,那你的文章也就没戏可看而被立即判为“死刑”,即使你的语言再  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等,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矣!    另外,  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考场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否则,让阅卷人不易把握;再  说,当时天气热,任务紧,谁愿通过反复阅读来琢磨观点、概括中心?那么,你的文章就有可  能成为阅卷人的“笔下冤魂”。所以,最好能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要做到这  一步,有如下对策:    1.精心打造标题。看标题,是老师了解文章是  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我们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问君哪得暖如许,为  有爱心活力来》、《理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感情是帆,认知是船》、《真情诚可  贵,理智价更高》等。其中“诚信”、“爱心”、“选择”、“感(真)情”、“认知”、“理  智”就是切题的字眼。这些标题,既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又文采斐然、光芒四射,怎能不让  阅卷人眼前一亮,大为振奋!    2.恰当使用副标题。若正标题不易懂,  则辅以副标题进行提示,如高考佳作《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若正标题一般则  佐以副标题吊人胃口,如高考佳作《心灵的选择——陆游与诗、国家》。      3.巧妙运用题记。如高考佳作《华容道》,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作为题记来开篇明旨:生,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用心写好首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老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地”,所以,如果写议论  文,最好开头用言简意丰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以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另  外,还可在文中反复紧扣文眼。    5.选择适当文体。如使用小标题,  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集中、重点突出、  简洁醒目。    6.少写心理感觉。感觉这东西,往往是说者清楚,听者  模糊。写多了,易陷入“隐晦”,让人误认为“跑题”。因此,建议大家该叙事时叙事,该    说理时说理,该抒情时抒情,千万别“跟着感觉走”。    三、第三眼  看选材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  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鉴于此,建议:  列一个材料菜单,当我们围绕立意选出材料后,不要急忙下笔,要进行一番分析、比较和筛  选,力争既切题又新颖独特。    如果说,前两眼淘汰的是“假冒伪劣  产品”,那么,第三眼淘汰的就是平庸之作了。当然,并非经过这三眼的检验,你的作文就  能得高分了,老师还会通过第四眼、第五眼甚至两三遍来看你的立意是否高远,构思是否新  巧,语言是否有文采等等。然而,可以断定,如果你的作品能经得住这三眼的检验,分数也  不会太低了。    写到这儿,或许你会说,作文的规矩也太多了,不错,  考试作文依然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又要跳出激情,舞  出精彩。这其中的奥妙,就看你的适应与创新的能力了——适应者生存,创新者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