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间 接 描 写
本人在阅读学生作文中,经 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只会简单的直接描写,很少或根本不会间接描写,这将 削弱对人物的刻画表现力度,甚至还会影响到文章主题的彰显,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熟悉和 掌握有关间接描写的知识和方法技能。
间接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对特定对象进行 正面刻画,而是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从侧面、反面间接地对特定对象加以介绍、 渲染、映衬、烘托,从而达到突出特定对象鲜明特征的目的的一种描写方法。这是一种与直 接描写相对的、迂回的描写方法,其特点是从侧面、对面着笔、从旁入手进行多角度的映照 和多层次的烘托,生动形象地突出要描写的对象。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 写 反 面 , 本 面 不 写 写 对 面 、 旁 面 , 须 知 睹 影 知 竿 乃 妙。”
一 、 间 接 描 写 的 作 用
首先,间接描写有利于表达不能或不宜直接 描写的事物。
通常情况下,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 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 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间接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 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如《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 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 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 救灾而影响了嗓子,是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的。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 完美的表现。
其次,间接描写可以提升表现对象的美感价 值,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间接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 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 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 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美感。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间接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 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间接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 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 分的。在这里,间接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再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 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 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 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 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
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 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 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 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 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 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 的迷人地步,不 能不为之 拍案叫绝。 当然间接描 写的作用还 不止这些。
二 、 间 接 描 写 的 方 式 方 法
间接描写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他人 之口对描写对象作间接描绘。
何为在其散文《第二次考试》中,陈伊玲平 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就是通过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的。这样 使陈伊玲的光辉形象更加丰满、完美。再如《孔已己》中,孔已己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 举人毒打并打折了腿的情节,全是通过酒店里人们的议论交代的,这样描写同样可使人物形 象鲜明而生动。
2. 通过他人 的 目 光 、 神 态 、 行 动 等 感 受 、 反 应 对 描 写 对 象 进 行 间 接 描 写 。
例如乐府诗《陌上桑》通过行人、少年、耕 者、锄者等旁观者对罗敷的惊慕和倾倒,生动地烘托了秦罗敷出众的美貌。再如《口技》中, 作者在对表演者表演内容的介绍中,不时地穿插听众的动作和表情,渲染了这场口技表演强 烈 的 吸 引 力 和 感 染 力 , 烘 托 了 口 技 表 演 者 高 超 的 技 艺 。
3. 描写旁物、 从 物 来 烘 托 所 要 表 现 的 主 体 对 象 , 即 “ 烘 云 托 月 ” 法 。
例如《三国演义》写关羽“温酒斩华雄”, 先写华雄“以勇 气闻于诸 侯”,骁将 俞涉与华雄 战不三合, 被华雄斩了 ; 上将潘凤,去不多时,又被华雄斩了。华雄是何等的威猛 ! 可是关羽出战,少时即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华雄威猛,但在关羽刀下却不值一提,这样间接烘托了关羽更加威猛的英雄形象。
三、间接描写的要求及注意问题
第一,运用间接描写,应注意时时把握住描 写的特定对象。“烘云”是为了“托月”,应该笔在写“云”,意在托“月”。间接用笔应 力求简明,如果兴之所至,肆意渲染,就会反主为客,主次不分,收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第二,间接描写应当与直接描写恰当地配合 使用。间接描写不是全能的,单独地使用间接描写,会使描写对象空疏、浮泛而难以把握。 写作中要充分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综合使用,用其自所长,避其所短,使二者有机融 合。一般的情形是,作者先用正面描写的方式将对象描绘一番,觉得还没有形容得淋漓尽致, 再用间接描写的方式加以渲染和烘托,使作品在描写方式上富有变化,避免单调,更为生动 传神,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当然,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是 一种写作手段,其目的都是为凸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服务的。因此,在写作描写中,采用哪一 种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更好地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