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贵在巧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教作文难和写 作文难的问题。如何突破这两大难 ? 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巧妙 的指导入手,让学生乐写、爱写、能写、敢写。
一、 巧设情境,让学生乐写。
孙梨曾说过:“没有真实激动的感情,就写 不成好文章。”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是展现生命历程、弘扬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形象 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 烈的表达欲望。
1 、引导回忆 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比如写《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先利用音像播放一段一 对新人结婚的热闹场景,再让学生回顾自己参加婚礼的经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热闹场面讲 给同学听 ; 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其他一次难忘的经历,学生记 忆的闸门打开了,有的加快送葬的场景,有的加快第一次拔牙的惊险等,情感真挚,渴望表 达,真所谓“不吐不快”,“情动而辞发”。
2 、亲历过程, 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比如创设活动“钉纽扣比赛”、“吹泡泡”、“贴 膏药游戏”等,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全身心投入,全程参与体验,这样写起作文来表达自然有 独到之处。
二、 巧取内容,让学生爱写。
三、 学生在习作时最大的难 题是“没东西可写”,如何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 ? 我认为教师 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物。在作文教学中不要被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 缚,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即情即写训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如, 有一次在每周读报时间 里,学生读《小学生周报》中的十集连载童话故事《渔夫和他的四 个儿子》,当读第二集时,故事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悬念,学生对故事产生极大的兴趣,纷纷 猜想后事如何。我突发灵感,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也写一写连续剧呢 ? 于是每集故事 听完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想动笔为故事续写,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参与,想像丰富,那架式简直要与同报一比高低。就这样《渔夫和他的四个儿子》刊载 了十集,学生也续写了九集,习作 非常成功。还有一次语文课才上半节,天气突变,雷电 交加,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和冰雹,闪电还劈断了校园中的一棵百年大树,学生感触颇多。 我当即更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尽情体验观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将内容写下来, 学生个个大有“各显身手”的欲望,平时那作文时紧锁双眉的样子不见了,听见沙少地写字 声。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比如仿写《匆匆》中优 美语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 „„” ; 改 写 《 宿 新 市 徐 公 店 》 ; 续写《穷人》 ; 插叙《小珊 迪》中珊迪被轧断腿的场景等。
总之,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 捕捉训练的契机,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促进学生偏方能力的发展。
四、 巧妙指导,让学生能写。
任何一篇优秀习作都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 一体,因此在“追寻儿童精神”的前提下“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有必要的。比如有的学 生胸中有“情”,但纸上无“情”,作品显得干巴巴的。这时老师进行怎样把文章写具体、 写生动的指导,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又如整体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安排结构,基本的开头、结尾 技巧,这方面的指导有助于把作文写得更严谨、更完美。当然,我们应该摒弃范文讲解式的 作前指导,因为那样只会使学生人云亦云,缺少创意。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作后指导”, 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待学生初稿后,老师再进行评改指导,而后学生改写或重作,这样既 能矫正一些问题,又不至于千“文”一面,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
五、 巧用评价,让学生敢写。
儿童作文是个体经验、感受的自由表达。他 们在自由的时空里表述“儿童”语言,虽然幼稚,但富于情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蹲 下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周围事物,去思考问题、去评价,而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好”或 “坏”来评价。教师应该重视作文评价环节,给学生搭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敢在上面 表现 ( 敢作文 ) ,享受快乐作 文。评价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 励,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不再视作文为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敢于亲身体验作文的乐趣。 我是这样做的:除了在学生习作上写出热情洋溢的鼓励语外,还让学生动手编辑班级优秀作 文选刊《作文乐园》,刊登班级同学的优秀,鼓励学生给校办的《春苗》栏目投稿,让他们从 小体验着当小作家的惊喜和乐趣。作文评价还应该多元化。由于个体不同,写作水平参差不 齐,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要求去评价。只要有进步,都给“笑脸”或“ ”,并将优美词句, 哪怕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刊登在班级“收获园”中,属上自己的大名,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 的喜悦,激励学生敢写。另外作文评价还应讲究形式灵活,除了教师评改外,还可以让学生 参与自评,互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给学生提供完善自己 的机会,更好地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