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本是繁花似锦,本应期待收获。然而,一场惨烈的地动山摇,五月颤抖成人们记忆中的黑白 底片,悲壮肃穆,剧痛煎熬 „„ 灾后重建,国家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回 首凝视,触摸五月的底片,叩问心灵的锻造 „„
一 一位丈 夫蹲在待产妻子的病床前,深切地望着正在输液的爱人,他双手紧握妻子的一只手,深情亲 吻爱妻的手臂。这是 5.12 大地震当天,在四川成都锦江区妇产科医院,一位 记者现场拍下的照片。在央视 “ 抗震救灾 ” 宣传片中,第一 幅呈现给亿万观众的就是这张照片。 中国人情感的表达一向以含 蓄为美,而在震感强烈的彼时彼刻,奔放的情感自然的流淌,让我们读到了人性之美。夫妻 生死不离的相守,母亲孕育生命的伟大,婴儿即将诞生的感动,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危 急时刻,握紧彼此的手,用力量传递温暖, “ 我们永远在一起 ” , 这无声的承诺胜过万语千言。 而在同一时刻,在山城重庆,一对 年轻的夫妻正在客厅看电视,两人同时察觉到了地震,丈夫从沙发上跳起来夺门而出,仓皇 逃到楼下,确认自己脱险后才想到妻子的安全。幸亏妻子平安无恙地撤离到地面,否则临死 之前也会有无限哀怨。 后来妻子提出离婚,她说曾经花前月下的 海誓山盟抵不过 “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是各自飞 ” 的一 句民谚。如果爱情之花没有真情实意的浇灌,苍白的语言所维系的婚姻,终会因脆弱断线。 &n bsp; 二 他俯身向前,双臂张开,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天灾击中 了他的身躯,他摘下了自己的翅膀,送给翼护下的学生去飞翔。我们可敬的老师,生命定格 成展翅气绝的雄鹰,这是何等的悲壮!哪怕生命的翅膀再沉重,有我们在,一定要让你飞向 阳光,这是伟大的师魂承载的力量。 在我们为这些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动容泣泪之时,突然都江堰一所学校的范姓教师在网上公开发文,他认为人性本私,应 追求个体的独立、自由,所以自己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跑得理直气壮。丢下道德 和责任,跑出一个大言不惭的自然人,舍弃了一个为人师表的社会人。如此恣意挑战中国传 统的道德观,这样的 “ 言传身教 ” ,定是比天灾更为可怕的 事 件 ! &n bsp; 三 单纯的孩子,总会给人们更多的感动。 “ 敬礼娃娃 ” 纯净清澈的眼神令全国人民难忘,赋予 “ 生命的敬礼 ” 太多政治的意义未免有些牵强。探究三岁的 郎铮在重见阳光的那一刻慢慢举起的手臂,那是一直以来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懂得感恩的 小天使需要大人生活点滴的培养。 良好教育的影响同样体现在 12 岁的陈浩身上。他在成功脱险后又往回跑把同学推出险境,自己却被瞬间 倒塌物砸成重伤。他说母亲从小教育自己要做个好人,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虽然不能 再当学校篮球队的大前锋让他有些遗憾,但做个帮助人的好人他无悔无怨 „„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把目光转向后方,询问 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温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的 “ 多难兴邦 ” , 是 对 孩 子 , 更 是 对 教 育 的 期 望 。 &n bsp; &n bsp; 四 “ 别害怕我就站在 你身边 „ 付出一切只为生命的宣言 „” ,这首《直到永远》 是五年前抗击 “ 非典 ” 的公益歌曲。抗震救灾,白衣战士又 一次微笑着矗立在生死之间,坚持在每一丝生命的希望前,坚持在每一张手术台前。这需要 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信念。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认为, “ 成为病人愿意托付生命的人 ” ,这是作为医生的最高境界。 从四川震区运出的伤员陆续抵达全国各地,央视总主持人连线地 方台记者,得到的讯息都是病人被妥善安置就医,医院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亲人的 温暖。主持人很自然地说出,不管我们以前到医院看病是什么感受,现在我们要感谢医院的 付出奉献,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的友爱精神让我们深受 感染。直率之语,言外之意不需揣摩,生活中 “ 看病难,看病贵 ” 问 题 应 该 是 医 疗 体 制 改 革 的 重 点 。 &n bsp; &nbs p; 五 “ 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 自己看着办! ” 这是温总理对出征的官兵说的话。有人说,这句话必将被载 入史册。简短的一句话,掷地铿锵,震撼人心。人民子弟兵不仅仅是去救助灾民,他们是去 挽救父母兄弟姐妹,这些同胞亲人! 他们从 5000 米的高空,义无反顾地跳出舱门,纵身穿透云层。他们嘴边满是燎泡、身上满是血迹和尘埃, 奋战在每一座倒塌的建筑上,挺进在每一条堵塞的道路上。他们喊出生命的承诺, “ 孩子别怕,叔叔保证把你救出来! ” 他们痛惜流泪,他们 流汗甚至流血。 5 月 31 日,一架救 灾直升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机长邱光华的妻子表示,她能接受这个事实,她为丈夫 及其战友的英勇行为感到光荣和自豪。抗震救灾,是和平时代的另一种战争考验, “ 不忘人民养育恩、敢为人民去献身 ” 是英雄陆航团的生命 誓言。为人民献出生命,子弟兵伟大无悔的牺牲气贯长虹。 &n bsp; 六 于丹 说,大灾面前,坐而论道是可耻的。一位著名股评人说,灾难当头,分析建筑类材料会因震 后重建需求大增,从而拉动此类股票上扬,如此关注 “ 地震经济 ” 是不人道的。《南方都市报》刊文: “ 请为幸存者修筑震不 倒的家园,我们的家园承受不起灾难的重演。 ” 我们知道,重灾区的一所希 望小学,因为校舍坚固,所有学生得以尽数撤离,全部安全脱险。我们也知道,震区众多校 舍倒塌,重创了整整一代的幼童和少年。后来我们看到,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要 求 , 秋 季 开 学 前 全 面 排 查 全 国 校 舍 , 切 实 提 高 防 震 减 灾 能 力 „„
灾后重建,百废待兴,事 无巨细,耗费可观。政府重申勤俭节约,压缩公费开支,用于对灾区的支援。不必多说厉行 节约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一些乏味冗长的会议,少一些冠冕堂皇的言谈,少一些
迎送往的接待,少一些推杯换盏的贪欢,这些就是支援灾区重建最实际的表现。
&n bsp; &nbs p; 七
5 月 19 日至 21 日,全国哀悼日。中国所有的媒体都以揪心的黑白 祭奠国殇。在夺眶而出的泪水中,我们又看到了那一排失去主人的崭新的书包,我们又听到 了 “ 救救我 ” 的声音在耳畔环绕 „„10 万多 军人, 4 万多医生, 100 多小时后的获救生还, 400 多 亿 捐 款 。 血 库 饱 和 , 志 愿 者 饱 和 。 这 是 数 万 个 鲜 活 的 生 命 换
来 的 集 体 记 忆 这 是 我们 守 望 相 助 的品 格 , 这 是 我们 举 国 同 悲 的力 量 。
一位资深媒体人撰文说,别让从此之后沦为庸常、做作与虚浮的公共 生存的语言,消费或消解了这样一种品格与力量。打扫大地的废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选 择遗忘。 灾难终将过去,生活总要继续。对地震灾区,我们恐怕 要保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耐心及支持。让我们携手走出阴霾的五月,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 不屈的脊梁。守护住我们震撼感动的心灵田园,让我们的真情大爱在平和宁静的岁月里永不 消 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