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帝的孙女吗?

      近日看《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揭秘秦可卿部分。起先觉  得刘心武先生讲的透彻,原先模糊的东西明了了些。但是揭秘越深,离他所讲的谜底越近,  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秦可卿之谜的谜底更是令人吃惊。刘先生所讲很多地方实在无法理  解。因想到蔡元培先生的那句“多歧为贵,不取苟同”,在此发表我的见解。     可能有朋友没有看过刘先生近乎侦探推理式的讲座,我先简单介绍  一下。刘先生主要是结合清史研究《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经过他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康、雍、乾三朝政治斗争的小说,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通过对康熙朝  两废太子允仍、雍正夺位、乾隆朝弘熙自立小朝廷等清朝疑案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小  说中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之女,他在父亲被废前逃出皇宫,躲藏到曹家,并且得出  了这是曹家被炒家的原因。   可是细细推敲刘先生所得之结论,大部  分缺乏铁证,一部分是孤证,甚至还有一部分带有想象色彩。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刘先生认为清朝政治斗争折射在《红楼梦》中,主要是以忠顺王为  代表的顺派和以“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及北静王代表的义派,争一个名叫蒋玉涵(玉  匣子)的戏子。他认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原型是废太子允仍,北静王的原型是乾隆的儿子永  蓉等等。但是这个推论并不稳固;刘先生认定这个“义忠亲王”是废太子仅仅是因为“老千  岁”三个字,可是老千岁只是一个尊称而已,不能说明他就是废太子,再说皇帝以下并非只  有太子能称千岁。而北静王水溶和永蓉的名字相近,也不能代表永蓉就是他的原型。没有义  忠亲王和北静王认识的证据怎能说北静王是所谓“义”派人物呢?再说是忠顺王和北静王争  夺戏子,而不是和那个“义忠亲王”争夺,这就没有理由说义忠亲王和忠顺王是敌人。既然  这些猜想都没有可靠的证据又怎么能说明清朝的政治斗争是通过争夺戏子反映到《红楼梦》  中的呢?   在讲张友士那一段中提到了一个药方,几味普通的中药经  刘先生分析后,竟然成为秦可卿父亲让其自杀的密令。不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一点刘先  生自己也承认。倘若我们现在按照刘先生的推论设想秦可卿原型的父亲就是废太子。但是刘  先生讲过秦可卿死时书中已经是写乾隆朝的事了,可是察阅清史,废太子早在雍正初年就已  去世,秦可卿又是接到谁的密令呢?难道他的父亲可以未卜先知?     刘先生根据书中描写冯紫英和其父亲到黄海铁网山围猎来去所用的时间,认为黄海铁网山指  的是皇家猎场(木兰围场),且推论出冯紫英和父亲围猎是暗指在皇帝木兰围猎时发动政变;  最后认定冯紫英说的那句“大不幸中又有大幸”是暗指政变虽没成功,但是反对派的势力没  有完全被挤垮„„但是刘先生提出的这些证明《红楼梦》是政治小说的“过场戏”也仅仅是  在字面上的猜测,所得的结论也没有任何证据。就是这些没有找到证据的猜测也成为刘先生  得出《红楼梦》是政治小说的重要依据。    那刘先生又是如何  认为秦可卿原型不一般呢?    刘先生认为秦可卿不是“宦囊羞  涩的小官吏”之女是因为他分析的贾府婚配疑案,认为贾府不会让一个小官吏之女做媳妇的。  但是他自己也讲过贾府婚配并不是只重视门第,更重视的是品貌。秦可卿才貌双全(是金陵  十二钗之一)当然会被贾府选中。而他认为秦可卿是公主也仅仅是凭书中对她和贾蓉的卧室  陈设豪华程度的描写,这显然是太草率了。贾蓉是宁国府三代单传唯一的男性,他的夫人一  定会得到宁府上下特殊的照顾,这也是人之常情,并不值得怀疑。当别人不解秦可卿原型是  如何在太子二次被废之前逃出皇宫躲藏到曹家之时,刘先生竟然拿出了和《红楼梦》和曹家  八竿子打不着的例证,还有什么“人都是有感情的”等等来证明自己所说无误。可是他的这  些理论根本就讲不通,一个成人可以用装死,骗过侍卫。但婴儿不可能,你若是想把装进某  个物品带出宫,婴儿会哭闹,势必会引起侍卫的警觉。再说出宫是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太子  被废,他宫里的奴仆一定会受到更为严密的检查。想要蒙混过关,并不容易。且皇家新出生  公主,又是前太子之女,宗人府一定会严格纪录,怎么可能漏掉?就算是漏记,怀孕的母亲  身材肯定异样,孩子出生后肯定有变化。宗人府的官员难道看不出一点端倪?刘先生自己也    无法肯定吧。再有刘先生所举之例乃一次失败的逃跑,此人逃出宫后很快被发现,逮捕,并  按律处死,就连收留他的人也受到处罚。如果真向他所言曹家早在康熙朝就会被抄,哪里用  等到雍正朝。   刘心武先生讲揭秘《红楼梦》之路,要有几度柳暗,  几度花名,才能到达真理的“又一村”但是刘先生把大家带到了他本人也不敢确定的“又一  村”。从传抄百年的《脂砚斋》里找到一两句话就认为另有隐情,把《红楼梦》里的文字用  谐音拼,用拆字法拆字得到只言片语就说《红楼梦》是政治小说„„..他所举之证据仅能自  圆其说,如何带领大家找到真理?探寻曹雪芹所写《红楼梦》原意之路坑洼不平,稍有不慎,  便可能跌倒。领路人仅能保证自身平衡,跟路人又如何相信他呢?揭秘一部旷世奇著来不得  半点马虎!注;本文仅属个人意见,本人对《红楼梦》认识有限,如有不到、  不正确的地方请您提出谢谢!如果有那位朋友感兴趣请写下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