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点题法 标准点题法,是考场作文都必须做到的点题方法。考场作文与一般的作文不同,必须 点题。因为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是评判式阅读,不是研究性阅读,不点题会直接降低你的分 数。
怎样才算是标准点题呢?一般说来,开头结尾点题,中间每个部分写完之后再点题, 就是标准点题。目的是给阅卷老师以紧扣题意写作的感觉。
(2009 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
超越常在“弯道”处
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在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湖北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很形 象的说法:“超越常在‘弯道’处。”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赛跑选手的超越,常常是 在弯道处;同样,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也多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 直道上比赛,很难甩开对手,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
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弯 道的来临,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机遇,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专横跋扈的君王 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 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之中。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 人到拥有独立人格的转变。可以说是弯道带来了他生命的坦途。如果没有这场危机,司马迁 也许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依然是皇帝的喉舌,唯皇命是从,能否写出这“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奇书,还很难断定,历史根本就记不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可以说,是 弯道擦亮了他的眼睛,磨炼了他的意志,唤醒了他的头脑,让他迸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从 而从弯道走向平坦,走向超越。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 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弯道,这个众人 眼中的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了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一种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 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 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 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诞生了。
如果没有黄州这个弯道,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会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豪 呢?
古今同理,2003 年春天,一条前所未有的弯道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非典”的 爆发。人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惧、不退缩,没有被弯道吓倒, 而是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经过一个春天的奋战,终于,坦 途出现了,“非典”被我们扼住了喉咙,各项科学的应急机制应运而生。这条弯道成了我们 进一步研究探索生存奥秘的一个新起点、新契机——弯道带给我们的是新的超越。
因此,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全看你如何面对罢了。
【名家简评】这是一篇“标准点题法”运用的典型范例。除了首尾点题外,中间三段 后也作了点题。这样,点题不仅首尾照应,而且中间反复呼应,既引领作者的笔,又牵引着 阅卷老师的眼晴。变奏点题法
什么是变奏点题法呢?凡听过交响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交响乐向前延伸的过 程中,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曲调反复出现,不断强化音乐的主题,这是交响乐的主题变奏。但 是这些反复出现的强化音乐主题的乐句的调式,只是相似而不相同,相同的是它的基调,变 化的是其细节。这样既在不变中强化了音乐的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以丰富生动的感受。把 交响乐的这种以主题变奏来强化突出其音乐主题的方法,用在作文点题上,就是所说的“变 奏点题法”。具体说来,“变奏点题法”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在文章中多处作多次反复点 题,二是这种多次反复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是有所变化的。
【例文赏析】
信任
我双手接过“优秀班干部”的奖状,心里激动不已,宽敞的教室被掌声充盈。当一切 都差不多平静下来时,我走到讲台的正中央,用我有史以来最洪亮的声音说了一句:“没有 班主任的信任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顿时,掌声又雷鸣般地响起来。
我是一个从乡镇中学转到这所市重点中学的插班生。来上学的第一天就被班主任叫到 了办公室。我怯生生地站在他的办公桌旁,他让我坐下,我仍直直地站在那儿不动,眼睛不 时地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他不紧不慢地翻看我的一些资料,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忽然,他拿 着一张成绩单对我说:“你的成绩不错嘛,特别是数学。现在班里正缺一个数学课代表,不 如就你来做吧!”他的话让我十分惊讶,一时间没了反应。“那你就是同意了。”不多久他 说。我一听赶忙摇头,连连说:“不行。”“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我就是这个班的 数学老师,咱们以后互相合作。我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这个课代表。”
就这样,我刚一来就糊里糊涂地当上了课代表。不过,事情比我想象的要简单、容易。 每天早上组长准时把作业本收齐送到我这儿,然后我准时把作业本送到老师那里,这样工作 就算完成了。在我看来,课代表要做的仅此而已。半个学期一晃就过去了,期中考试来临, 不知怎的,我的数学考得一败涂地。如此成绩,我真不知以后该怎样做班级的“代表”,所 以下定决心“辞官”。我本以为去找班主任他肯定会责备我,从而顺理成章地将我革职,可 没想到的是他根本没提我的成绩,反而说我的课代表工作做得好,使班里的数学成绩有所提 高,说得我的脸发烫,其实我什么都没做呀!当我主动提及我的成绩时,他笑着说:“失败 人人都会有,一次考得差,不代表你的水平低。既然你意识到作为课代表在成绩方面要做出 榜样,以后就应当更加努力。我相信你能考出优异成绩,做个真正的学科带头人。”
班主任的信任深深地感动了我,同时也激励着我,我不但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而且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同学,想方设法让整个班集体数学成绩提高。我的工作得到了同学 们的肯定,最终我被推选为优秀班干部。其实,这小小的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辜 负班主任对我的信任。
【名家简评】上面这篇作文,就是一个运用“变奏点题法”的成功例子。作者在文中 一共五处点题(见例文中画线处),处处点题,处处不同,五次点题形成多次主题变奏。
第一是大的主题变奏。第一段用“我”的话——“没有班主任的信任就没有我今天的 荣誉”点题,与末段的“班主任的信任深深地感动了我”“重要的是我没有辜负班主任对我 的信任”两次点题,属于一个系列,其特点是在句子中镶嵌与题目相同的字眼——“信任”, 直接点题。
中间两段用“我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这个课代表”“我相信你能考出优异成绩,做个真 正的学科带头人”两次点题,又是一个系列,其特点是在句子中镶嵌与题目的字眼不同但意 义相同或相似的词——“相信”来点题。在行文中由用“信任”点题到用“相信”点题,这 是一种大的变奏。这种大的变奏在全文中有两次:第一次是开头由用“信任”点题变奏为中 间正文用“相信”点题,第二次是由中间用“相信”点题变奏为结尾再用“信任”点题。
第二是小的主题变奏。尽管在同一系列里面,点题的关键字眼也相同,但句式不同, 句子表达的内容不同,给人造成的总体印象也不同,于是也会造成一种小的主题变奏,如中 间的两次点题和结尾的两次点题即是如
此——“我相信你一定能当好这个课代表”“我相信你能考出优异成绩,做个真正的 学科带头人”这两句虽然都用“相信”来点题,但是由于两句的句式不同,所表达的内容也 不同,也在读者的感觉上形成了一种小小的变奏。
由此看来,“变奏点题法”操作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变”与“不变”的问题。既然是 “变奏”,当然首先是要求变,点题的字眼变,点题句的句式、整体内容变,从而给人以生 动活泼的印象,不至于让人产生重复累赘之感。既然是“点题”,又必须不变,点题的关键 词与文章的标题、主旨本质联系不能变,让读者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中不断感受主题的萦绕, 从而突出和深化主题。要做到“变”,关键是要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即不中止文章行文 的自然流动,遵循文章意义的发展脉络,在该点题的地方仿佛不经意的用一句话或一个词点 题。要做到“不变”,关键是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胸有主旨,胸有“全文”。
“变奏点题法”的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它能很好地突出中心,另一方面又没 有“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行文显得机智而圆熟,感染人于无形之中,这是一种较高的 点题境界。上面这篇例文,选材上并无新颖之处,全是大家写得熟烂的学习生活,语言也非 常平实,没有那种眩人眼目的奇光异彩,但是它给人的印象却非常好,平中见奇,淡而有致, 这全是“变奏点题法”的功劳。字面重复点题法
所谓“字面重复点题法”,就是在文章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者所有段落的开头 (有时也可以在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 的目的。
字面重复点题法有两个突出的优点:
(1)题目或中心论点在文章行文中字面上的重复出现,使中心不再是潜行于文字背 后的无形的暗流,它通过重复的字面而获得了可见的形式,于是它便从思维深处浮现出来, 凸现于人们的视觉之中。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认识规律:视觉把握要容易于思维把握,有 形把握要容易于无形把握。当无形的中心获得有形的形式之后,一方面是作者更容易操作, 它像一个个航标灯,使笔墨行驶的思维之船始终不至于偏离航道,紧扣中心作文。另一方面 是读者(评卷教师)容易把握,阅读思维在视觉感受的帮助之下,文章中心不至于因为含蓄 深沉而被误解,不至于因隐蔽无形而被遗漏,也不至于因评卷者精神困乏、思维迟钝而被疏 忽。
(2)这些在作文中被不断重复的题目或中心论点,随着行文的发展而不断地有规律 地再现,如一根有形的红线贯穿始终,指引评卷老师的眼晴,抓住评卷老师的视线,强化评 卷老师的心理感受,使他们不能对它视而不见,使他们不能不接受它,对评卷老师的视觉和 心理都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例文赏析】
(2009 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春天因为披上柳绿桃红而芳香四溢、生机勃勃;天空因为蓝天白云的交相辉映而明媚 无限、晴空万里;我,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蓝天下,在大地上,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伴我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它带我走向精神的殿堂。从《诗 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再到《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带着我从古游到今,从无知到 博识,从懵懂到知事。这双隐形的翅膀一直带领着我飞翔,指引着我奋斗,让我的人生愈发 精彩。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我跌倒时,它拍打着坚强的羽翼,把我从困难中拉出来,使 我坚强与勇敢,给我再次高飞的勇气。每当我沮丧时,耳边仿佛响起翅膀拍打的声音,它犹 如那首歌中的唱词“每一次都在孤单徘徊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那样,给 我鼓励。每当此时,我就好像一个天真的小孩,在它的抚慰下,忘却伤痛。不知从何时起, 我好像已离不开它了,离不开它的作陪,离不开它的鼓励,也离不开它的指引。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它的指引下,我渐渐长大,我渐渐读懂了生活给予我的许多 考验,我渐渐地爱上了读书。虽然我没有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自信, 也没有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得,但我有无形的力量给予我坚强, 给予我动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让我得以在同龄人中与众不同,让我得以用丰富的知识装扮 自己,让我踏上了不寻常的路。每每放假回家,总能听到爸妈谈论我的哪个同学在外面挣了 多少钱,而我却还窝在书堆里,年复一年地为我的梦想而奋斗。正是这对翅膀,让我和我的 朋友走了不同的路,让我拥有了一个充满奋斗与期待的未来,让我总能在每一次收获中得到 喜悦,让我明白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真谛。是它在无形中为我指明方向,给我前进 的动力。
回首过去,十几年的学海生涯,虽然失去了几许闲情与玩乐,但我却收获了一份坚强 与从容。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让我走进了梦想的殿堂,我也终于在蓝 天下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名家简评】考场作文讲究扣题准,扣题紧。文章开篇起兴引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 膀”,主体部分每段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开头,排段形式,很有气势地点明主旨, 结尾仍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结,全文呵成,结构严谨,主旨鲜明。恰当的引用也使 得文章很有文采,也使积累丰富的考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结尾浓笔重彩点题法
为什么不说“结尾点题法”,而要说“结尾浓笔重彩点题法”呢?因为这种点题方法 不仅强调点题的位
置——结尾,更强调点题的强度——浓笔重彩。在写作实践中,有很多同学喜欢在结 尾点题,但是由于前面一句点题都没有,而在结尾点题的时候,就那么轻描淡写的一下,视 觉上缺乏冲击力,不太容易被阅卷者发现,力度也严重不足,不能弥补前面不点题的缺失。 “结尾
浓笔重彩点题法”就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以一段或几段文字进行点题,以强大的视 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和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例文赏析】
为生命感动
高山的巍峨,大地的广袤,蓝天的开阔,大海的深邃„„雕塑了大自然的美,那美令 人难以抗拒,令人感动无比„„但是人类又是否曾经为自己在心灵的湖泊中划出的那道道美 的弧线而感动呢?——不为大自然,就是为自己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而感动?我想答案应该是 肯定的。
6 月 26 日,戒毒日。这天电视上报道了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在一次打黑 缉毒的战斗中,一个武警战士不幸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残忍之极的犯罪分子为了报复,将一 支毒品强行注入他的体内。这个深知毒品危害的武警战士,趁毒瘾未发作之际,亲手结束了 自己的生命。他以死为代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选择了正义。他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真正含义,人们被武警战士的英勇事迹感动了,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人们这是为生命中伟大的正义而感动。
一位母亲的儿子,因为勇敢地阻击抢劫犯而遭到枪击,子弹是从他的太阳穴射进去的, 虽然救下了一条性命,但却成了植物人。但这位母亲对自己的儿子抱着永不破灭的希望,白 天,她不知疲倦地为儿子按摩肌肉,晚上,她把儿子冰冷的双腿放在自己的怀里暖着„„后 来她又一遍一遍地给儿子讲小时候的故事。终于有一天,儿子的眼角流出了第一滴眼泪。再 后来,儿子的病好转了,医生让他练习走路,但他的双腿已经没有知觉了,无法迈步。这时 母亲就跪在地上,用双手先挪动儿子的左腿,再挪动他的右腿。然后母亲站起来,再跪下, 先挪动儿子的左腿,再挪动儿子的右腿„„18 个月后,儿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口型变化了多 次,说出了最最感人的三个字:“妈„„妈„„妈”这或许是一种幸运,但我更愿意相信这 是一种回报,一种对亲情的回报。医院的上上下下都被这位母亲感动了,替他们捐出了一部 分药费。人们这是为生命中伟大的亲情而感动。
感动,犹如心灵深处有把利刃,催促你在长满荆棘的道路上行进,纵然满身是血也全 然不顾。感动,犹如心灵深处撞击出来的火花,使你被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化,从真善 美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人生之所以是快乐的、幸福的,是因为我们总是为生命中的正义、 亲情所感动,为生命中的其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所感动。
【名家简评】这篇文章是在结尾用一个抒情的段落来点题。说它是浓笔重彩点题,倒 不是完全说它不惜用一个段落一气的文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个段落的文字中,话 题的中心词“感动”一连重复了四次,极具视觉冲击力,也极具心灵的震撼力,使主题在文 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极大的张扬。
1。盘点一下最近写的作文,反思一下你的点题方法属上面四种方法中的哪一种,并 尝试用其他点题方法写一篇作文。
2。请以“眼晴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 字, 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首先着眼点应该放在“眼睛”上,你想写 谁的眼睛——你的,我的,他的,其他动物的眼睛,这些都可以,只要有内容可写,谁的眼 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接下来,是“告诉”一词,这是关键。“告诉”是外在对内在的 言语,也是内在对外在的感应,不会“告诉”的不可以写,“告诉”内容贫乏的不可以写, 所以,“告诉什么”这是最最重要的。最后是“我”,“我”肯定是作者自己,我的心理、 我的反应、我的感受、我的情感,都应该在文章中有所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