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读后感  >  正文

心路苦旅 ——读《文化苦旅》有感

           没有周遭的闲言碎语,你踏“雪”寻  “梅”;没有都市的歌舞升平,你“夜泊”“西湖”。就这样,你思考着大漠荒荒的黄河文  明的盛衰和历史的苍凉;就这样,你描绘着江南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和世态人情;就这样,  你用你的笔直接触向文人的心路历程;就这样,你诅咒着废墟,又寄情于废墟„„我的心里  有说不出的忧伤感触,听你一一诉说。     一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面对辉煌,  永远感召着我们的灵魂。而你,余秋雨,没有顾忌,没有思忖,跪在莫高窟的洞穴前,在博  大恢宏的民族文化面前体会着自己的渺小。     面对被破坏面目全非的举世文化瑰宝,  你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剖析着王道士麻木的灵魂,引领他跪地忏悔。     就这样一次  又一次,面对这一出整个民族在颤悸的历史悲剧,你无情地撕开她的伤口。     一个古  老民族在滴血!     但你终究是明白的,于是,蹲缩在道士塔前写下这样的文字:“完  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     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  只是对牛弹琴,换来一个漠然。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觉无  聊„„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你在痛斥,痛斥王道士的愚昧;你在谴责,遣  责清政府的冷漠麻木。而更多的,你在为祖国的古老灿烂文化的荣耀与耻辱而感慨万千。      二 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到这里就是黏  ,黏住过客的思念  ;雨到了这里缠成线  ,  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  江南始终是有着那一份“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的柔情  和恬淡,触碰了你,触碰了我,也触碰了余秋雨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江南,也便是  由水和云所铺成的!     当轰鸣的机器与凝重的水泥世界,掩埋了远古的那份单纯和宁  静;当破碎的激情与饕餮的物欲横飞,充斥着心底的那份善良和柔情。也只有在门口看着烟  雨下的老人,雨水轻轻的飘落在水中。这才知道什么叫心静如水,什么叫“心,软了,化了”。       时间越过空间,碧水惊秋,黄云凝暮,霜冷长河般的历史亦如追风而逝的秋叶,蓬  飞零落。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任淡淡的情绪在心底萦绕,江南依然恬淡如故!     或  许也只有在这一方净土,才能在俯仰之间,从容面对沧海桑田。重九的陶菊依旧绕舍似陶家,  中秋的苏月依然皎皎空中挂。     正如一种禅境,她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园。      三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余秋雨曾说他常伫立前人伫立过之处,在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  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便是他,带着崇敬和疑问瞻仰着这为大文豪。     从  “垂泪千行便濯缨”到《永州八记》,那种入世与出世的苍凉与孤独封存了很久很久,直到被  你的泪水所湿润。     灵魂的居出不仅缘于世内之纷乱,更是宇宙深渊处一泓深潭。柳  宗元有“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的打算,小小的仕途再也无法承载他那颗沧桑  的心。于是,他来了,将困厄感伤的心境寄托与游山玩水和纸墨之间。一切都很静。      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     但他的心在滴血!     四 廊台  烽火空余梦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你说。     因为废墟吞没了你  的企盼,你的记忆。然而是你,定义了废墟,又给了它新的诠释。     废墟,并不仅仅  是断壁残垣散落在一片荒芜之中的苍凉。古罗马的角斗场、中国的圆明园、玛雅文化遗址都  可以说是古代文明留给我们的废墟,历史面对它们显得有些残忍,但它们却有着不同寻常的  意义。     它们就如同时间的力量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承载了不同民族厚重的发展历  程,昭示着不同民族文明的兴盛与衰败。让人窥见到一个民族步履的蹒跚。又似垂死老人的  遗言,使你不能不为之动容。人类的历史是生命的延续,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  就无所谓今天,也不会有未来。     因此你呐喊: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后记:苍天缄默,大地无语。于是我终于明白,苦旅,苦在历史的重任,苦在历史的逝去,  苦在古人的远离,苦在内心的敏感„„